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上海的意思、上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上海的解釋

[Shanghai] 中國最大的工商業城市,中央直轄市,世界特大城市和十大港口之一。地扼長江出海口。面積6,186平方公裡,人口1,185萬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上海是中國曆史文化名城,亦是現代國際化大都市的核心代表。從漢語詞典角度解析,“上海”一詞包含以下三層含義:

一、地名溯源與詞義演變

“上海”最早見于北宋文獻《宋會要輯稿》,原指吳淞江下遊的支流“上海浦”,因河道位置得名(來源:《宋會要輯稿·食貨》)。南宋時期設立“上海鎮”,成為江南貿易樞紐,名稱沿用至今。《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長江三角洲沖積平原東部的重要港口城市”,強調其地理特征與航運功能。

二、行政區劃與功能定位

現代“上海”作為中國直轄市,行政範圍涵蓋16個市轄區,總面積6340.5平方公裡(來源:上海市人民政府)。《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将其釋義為“中國經濟、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突顯其國家戰略地位。2023年《全球城市指數》報告顯示,上海在商業活躍度與基礎設施領域位列全球前五。

三、文化符號與象征意義

在文學語境中,“上海”常被賦予“東方巴黎”“魔都”等隱喻,體現其融合傳統江南文化與西方現代文明的特質。茅盾《子夜》、張愛玲《半生緣》等作品均以該城市為背景,構建了中國近代社會轉型的叙事空間(來源:《中國現代文學史》)。《辭海》特别指出,“海派文化”一詞即源于上海獨特的藝術與生活方式。

網絡擴展解釋

上海是中國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其名稱和内涵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上海是中國中央直轄市,位于長江入海口,總面積約6,186平方公裡,人口超千萬,是世界十大港口城市之一。作為國家中心城市,其核心職能覆蓋經濟、金融、貿易、航運及科技創新五大領域。

二、詞源解析

  1. 名稱由來:宋代在此設立管理酒稅的“上海務”,因地處吳淞江上遊(古稱“上海浦”),故以“上”指代河流源頭方向,“海”表示近海區域,整體意為“臨海的上遊之地”。
  2. 簡稱:
    • 滬:源自古代松江下遊的“滬渎”(捕魚竹栅),唐代文獻已有記載;
    • 申:與戰國時期春申君封地相關,屬曆史别稱。

三、曆史沿革

上海地區在戰國時期已有漁村與港口,宋元時期發展為商貿重鎮,19世紀開埠後逐漸成為國際都市。現代上海融合了外灘萬國建築群等曆史遺迹與陸家嘴金融區等現代地标,形成獨特的“海派文化”。

四、特殊語義延伸

英文“shanghai”在俚語中有“脅迫、誘騙”之意(如強迫登船當水手),源于19世紀殖民時期的水手招募亂象,與城市本身無直接關聯。


以上内容綜合自政府公開資料及權威詞典,如需了解更多曆史細節或文化特色,可查閱相關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安哉脿子逼奪冰嬉浡亂怖慄催命鬼痤雎滴綠鼎鼎大名發華發墨蜂戶更且公膳攻社狗寶乖則掼紗帽瞽工軌律寒踬橫搶武奪哄搶黃線繖倱伅溷雜腳踏車傑大精賊進任金銀花露九山駿骨牽鹽開淑口風魁長冷鍛冷古丁尥蹶子凝玩匏尊骈化屏風格诮讓青徑上中農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聲績水湄輸力天衣無縫完浃塢候靰鞡草象棊賢身貴體先頭小半活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