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進拟的意思、進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進拟的解釋

(1).謂準備向某處進軍。《宋書·垣護之傳》:“宜使 竺靈秀 速進 滑臺 助 朱脩之 固定,節下大軍進拟 河北 ,則 牢 洛 遊魂,自然奔退。”

(2).猶奏呈。謂大臣奏呈事項,作為拟議,以備采用。 唐 蘇鹗 《杜陽雜編》卷上:“或同列進拟稍繁,則謂之沓伯。”《舊唐書·李紳傳》:“會 逢吉 進拟,言 李紳 在内署時,嘗不利於陛下,請行貶逐。” 宋 秦觀 《錄壯愍劉公遺事》:“時 陝西 轉運使員缺,執政方以公進拟 真宗 。” 宋 趙昇 《朝野類要·進拟》:“進拟,刑部定法斷獄奏呈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進拟”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較少,主要出現在曆史文獻或研究古代制度的語境中。其核心含義如下:

“進拟”的詳細解釋:

  1. 詞義:

    • 進: 指呈上、進獻、提交給上級或尊長者。
    • 拟: 指起草、拟定、草拟(文件、方案、意見等)。
    • 合義: “進拟”指臣子或下屬起草好(文件、意見、方案、任免名單等)後,将其呈交給皇帝或上級長官審閱、裁定、批準的行為。它強調的是将已草拟成形的内容向上級提交等待最終決定的過程。
  2. 詞性: 動詞。

  3. 使用場景:

    • 古代文書行政: 最常見于古代中國的官僚體系中,尤其是涉及向皇帝呈報奏章、拟定官員任免名單(“進拟除目”)、提出處理意見或法律判決建議(“進拟敕”)等場景。
    • 核心環節: 它是中央決策過程中的一個關鍵環節。臣子(如宰相、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等)根據職責或皇帝的指示,草拟好處理意見或文件草案,然後“進拟”給皇帝,皇帝再進行批閱(“畫敕”、“批紅”等)做出最終裁決。
    • 體現權力關系: 這個詞生動體現了古代中國“君主專制”或“上級集權”制度下的行政運作模式——下級負責起草和提議,上級(尤其是皇帝)擁有最終的決策權和否決權。
  4. 構詞與語法:

    • “進拟”是一個并列結構的動詞短語(或可視為一個複合動詞)。
    • “拟”在這裡是動詞,表示起草的行為;“進”也是動詞,表示呈遞的行為。兩者結合,表示一個連續的動作過程:先起草,後呈遞。
    • 有時可以看作是一種使動用法或兼語結構的省略,即“(臣子)使(所拟之文件)進(于上)”。
  5. 例句佐證:

    • “宰相進拟,不過知數人。”(《宋史·職官志》)—— 意思是宰相(向皇帝)提交拟定好的(官員任免)名單,不過知道那幾個人(人選有限)。
    • “凡有奏請,皆先令中書進拟。”(描述唐代制度)—— 凡是有奏請的事情,都先讓中書省起草好處理意見并提交(給皇帝)。
    • “獄成,大理寺進拟,皇帝勾決。”(描述古代司法程式)—— 案件審理完畢,大理寺起草好判決意見提交(給皇帝),由皇帝最終批準執行。

“進拟”是一個具有特定曆史背景的行政術語,意指臣下将已草拟好的文件、意見、方案或名單等,正式呈交給皇帝或上級長官審閱、裁決的行為。它凸顯了古代中國官僚體系中決策流程的一個核心步驟——起草權與最終決定權的分離,以及皇權或上級權力在決策鍊條中的至高地位。理解這個詞有助于深入認識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和文書行政運作。

網絡擴展解釋

“進拟”是一個漢語複合詞,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兩層釋義:

一、軍事行動上的準備

指籌備向某地進軍。該用法多見于古代軍事文獻,例如:


二、政務處理中的呈報

指大臣将事項拟定為奏章呈報君主,以供決策參考。常見于古代行政制度中,例如:


補充說明

“拟”單字本義為“揣度、起草”(如),與“進”組合後衍生出上述兩種具體含義。需注意該詞屬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常見于曆史文獻或特定學術讨論中。

别人正在浏覽...

本邦閉合電路賓校不解長鬣公赤醬沖郁籌邊除草出大恭谠規吊籠疊床架屋斷肢反比羵羊功沽灌築瑰材雇腳過軌過悔涸魚得水黃父鬼黃齑沍結胡桐積惡餘殃錦腸鏡片靜重棘庭儁功均平可慘跨街樓老人院疠瘥靈葩磷淄隴廉盧溝曉月馬鬃旁指曲谕普小牆籬樵路七...八...輕土嚷喝壤童認字審練爽惑雙飲祀禮天匠鐵甲頭炮小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