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節度使出征、入朝,或死而未有後代,皆有留後攝其事,稱節度留後。節度留後治事之官署,稱使院。節度使便坐治事,亦或就使院。《資治通鑒·唐玄宗天寶六年》:“ 仙芝 為節度使,即署 常清 判官; 仙芝 出征, 常 為留後…… 常清 至使院,使召 德詮 ,每過一門,輒闔之。”
“使院”一詞在曆史文獻中有明确指向,主要與唐代官職制度相關,具體解釋如下:
指節度使的臨時辦公機構。當節度使出征、入朝或去世後未指定繼任者時,由“節度留後”代理職務,其處理政務的官署即稱為“使院”。此外,節度使日常辦公也可能使用此場所()。
部分現代詞典(如)提到“使院”有“令人敬畏的機構”之意,可能與古代權力機構的威嚴性相關,但此用法較少見,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若需進一步考證,建議查閱《資治通鑒》等史書原文,或參考專業曆史研究資料。
《使院》一詞多指舊時各大衙門中的官衙或庭院建築,是官衙中主持案件審理和辦公的地方。
《使院》的部首是「口」,拆分後分别是「口」(左邊部分)和「㇑」(右邊部分),總共有5畫。
《使院》這個詞源于古代官僚機構的名稱,用以指稱衙門内的審判機構和辦公場所,也是官方對于這類地方的正式稱呼。
《使院》的繁體字為「使院」。
古代對于《使院》這個詞的漢字寫法并無明确記錄,一般可使用「使局」、「使庭」等概念相近的字詞進行替代。
1. 官員們忙碌地從《使院》到書房間接收和處理案件。
2. 在這座古老的宮殿裡,大門後的《使院》散發着莊嚴而肅穆的氣息。
3. 我們準備了一份備課資料,希望《使院》能提供給我們一個合適的聚會場所。
使命、使坊、衙門、衙役、案件。
審判廳、審判庭、法庭、法院。
老鄉、家庭、宅院、私人領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