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罰酒的酒器。《詩·小雅·桑扈》“兕觥其觩” 漢 鄭玄 箋:“兕觥,罰爵也。古之王者與群臣燕飲,上下無失禮者。其罰爵,徒觩然陳設而已。”《新唐書·崔鹹傳》:“﹝ 鹹 ﹞舉酒讓 度 曰:‘丞相乃許所由官囁嚅耳語,願上罰爵。’”
(2).指行酒令中的罰酒。《舊唐書·史弘肇傳》:“三司使 王章 於其第張酒樂……酒酣,為手勢令, 弘肇 不熟其事,而 閻晉卿 坐次 弘肇 ,屢教之。 蘇逢吉 戲 弘肇 曰:‘近坐有姓 閻 人,何憂罰爵!’”
“罰爵”是古代漢語中與飲酒禮儀相關的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古代罰酒的酒器
指專門用于罰酒的器皿,通常以犀牛角制成(即“兕觥”)。據《詩經·小雅·桑扈》中鄭玄的注解,古代君王與群臣宴飲時,若無人失禮,罰爵僅作為陳設;若有人違反禮儀,則需用此器皿罰酒。
行酒令中的罰酒行為
在宴飲遊戲中,失敗者會被要求飲酒作為懲罰。例如《舊唐書》記載,史弘肇因不熟悉酒令規則,被旁人調侃“何憂罰爵”,體現其作為飲酒懲罰的社交功能。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詩經》《新唐書》等古籍原文,或查閱漢典等權威字詞解釋平台。
罰爵是指對貴族身份的處罰,通常是吊銷貴族的爵位。在古代社會中,爵位是一種特權,代表着身份地位和社會地位的象征。因此,罰爵可以被視為對貴族身份的剝奪。
罰(fá)拆分:⻩(黃)+ ⺆(俞)
爵(jué)拆分:⺼(⺧字旁)+ 爪
罰爵拆分:罒(網字頭)+ ⺼(⺧字旁)+ ⺆(俞)+ ⺼(⺧字旁)+ 爪
罰爵一詞來源于古代社會的法律制度和貴族制度。在貴族制度中,罰爵是對貴族的最嚴厲處罰措施之一。在繁體字中,罰爵的寫法仍然為「罰爵」。
古代漢字的寫法隨着時間和演變而有所改變。在古時候,罰爵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差異。而今日我們所使用的現代字體中,對罰爵的寫法已經趨于統一。
1. 他因不當的行為被罰爵,失去了作為貴族的地位。
2. 在古代中國,罰爵是對犯罪貴族的一種懲罰手段。
1. 罰金:對違法者征收的處罰款項。
2. 罰款:對違法者或違規者處以的經濟懲罰。
3. 爵位:貴族身份的象征,代表着社會地位。
4. 投降:屈服或服從他人。
近義詞:免職、剝奪爵位、剝奪身份
反義詞:封爵、升爵、晉升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