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史例的意思、史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史例的解釋

(1).史書的體例。《左傳·隱公七年》“凡諸侯同盟,於是稱名” 唐 孔穎達 疏:“ 丘明 采合舊語以發明史例。” 唐 劉知幾 《史通·序例》:“ 鄧 孫 已下,遂躡其蹤,史例中興,於斯為盛。”《明通鑒·義例》:“年經月緯,此史例之大綱。”

(2).曆史的事例。 魯迅 《二心集·“硬譯”與“文學的階級性”》:“先引對方的黨義,次引外國的法律,終引東西史例,以見凡壓迫自由者,往往臻于滅亡:是一番替對方設想的警告。”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史例”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史例(拼音:shǐ lì)指曆史上的先例或經驗教訓,強調通過曆史事件為現實決策提供參考,避免重蹈覆轍。例如在政策制定或戰略規劃中,常需“以史為鑒”。


二、詳細解釋

  1. 史書的體例
    指史書編纂的格式或規範。例如《左傳·隱公七年》中提到的諸侯同盟記載方式,唐代孔穎達注疏時稱“丘明采合舊語以發明史例”,說明史書體例的嚴謹性。

  2. 曆史的事例
    指具體的曆史事件或案例。例如劉邦稱帝前,謀士李斯以秦朝滅亡的教訓勸谏其調整政策,劉邦回應“史者所以載前事者也,非所以窮後效也”,成為“史例”的典故來源。


三、使用場景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史書體例或曆史案例,可參考《左傳》《史通》等文獻,或查看查字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史例

史例是一個含義豐富的漢字詞語,主要用來指代曆史上的事例、案例或者事件。

拆分部首和筆畫

根據漢字的結構,可以将史例拆分成兩個部分:史(shǐ)和例(lì)。其中,“史”是古代文字的一個字頭,表示曆史;“例”則是一個字旁,表示事例。

史的筆畫數為五畫,例的筆畫數為八畫。

來源與繁體

史例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文化的發展。在古代,人們通過書寫和記錄來保留曆史信息,因此,“史”字與曆史直接相關。而“例”則用來表示例子或者事例。

繁體字“釋例”是在字形上稍有不同,但其含義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古人在紙上書寫時,他們用的是毛筆,并以豎線、橫線和曲線來描畫漢字。具體到史例這個詞,便是通過這一寫法來表達的。

例句

1. 這部曆史小說通過一系列生動的史例,展現了古代社會的複雜和人物的命運。

2. 我們應該學習過去的史例,總結經驗教訓,并為未來作出更好的決策。

組詞

史書(shǐ shū):曆史記載的書籍。

史學(shǐ xué):研究曆史的學科。

案例(àn lì):具體的事例或者問題。

近義詞

曆例(lì lì):有關曆史的事例或者事件。

史事(shǐ shì):曆史上的事情或者事件。

反義詞

現例(xiàn lì):現代的事例或者事件。

今例(jīn lì):當代的事例或者事件。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