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儉的意思、敦儉的詳細解釋
敦儉的解釋
敦厚儉樸。《藝文類聚》卷七一引 漢 崔駰 《車右銘》:“匪望其度,匪愆其則,越戒敦儉,禮以華6*國。”
詞語分解
- 敦的解釋 敦 ū 厚道,笃厚:敦樸。敦厚。敦實。 誠心誠意:敦聘。敦請。 督促:“使虞敦匠”。敦勸。敦促。 姓。 敦 ì 古代盛黍稷的器具。 筆畫數:; 部首:攵; 筆順編號:
- 儉的解釋 儉 (儉) ǎ 節省,不浪費:儉省。儉樸。勤儉。克勤克儉。 貧乏,歉收:儉月。儉歲。儉腹(腹中空虛,喻知識貧乏)。 奢 筆畫數:; 部首:亻; 筆順編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敦儉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敦儉”是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在于倡導和踐行節儉、樸素的品德與生活方式。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
基本釋義:
“敦儉”由“敦”和“儉”兩個語素構成。
- 敦: 本義為厚重,引申為注重、崇尚、勉力推行之意。在這裡強調對某種品德或行為的推崇和切實履行。《漢語大詞典》釋“敦”有“崇尚;注重”之義。
- 儉: 指節省、不浪費、生活樸素。《說文解字》釋“儉”為“約也”,即約束、節制之意。《現代漢語詞典》明确“儉”為“儉省”。
因此,“敦儉”合起來意指崇尚節儉、力行儉樸,強調在思想和行動上都重視并實踐節儉的美德。
-
内涵與強調:
“敦儉”不僅指物質消費上的節約,更蘊含了一種生活态度和價值取向:
- 反對奢靡: 明确反對鋪張浪費、追求奢華的生活方式。
- 注重實用: 強調物品和資源的實用價值,避免不必要的消耗。
- 品德修養: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節儉被視為重要的個人品德(如儒家思想中的“儉以養德”),是修身養性的重要方面。“敦儉”體現了對這種修身要求的主動追求和踐行。
- 社會風尚: 也常指向一種值得提倡的社會風氣,即整個社會崇尚樸素節約。
-
曆史淵源與文化背景:
“敦儉”的思想深深植根于中華傳統文化,尤其是儒家倫理:
- 儒家思想: 孔子提倡“節用而愛人”(《論語·學而》),孟子主張“儉者不奪人”(《孟子·離婁上》),都體現了對節儉的重視。“敦儉”可以視為對這種思想的實踐性表達。相關論述可參考《論語》、《孟子》等經典。
- 治國理念: 古代明君常以“敦儉”為治國方略之一,認為統治者躬行節儉方能減輕百姓負擔,如“敦行儉約,以矯風俗”(《漢書》)。曆史文獻中多有記載。
-
現代意義與應用:
在當代社會,“敦儉”依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 個人層面: 是培養健康消費觀、抵制物質誘惑、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個人修養。
- 社會層面: 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如倡導“勤儉節約”)的内在要求。相關政策文件常強調弘揚勤儉節約精神。
- 文化傳承: 是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美德的具體體現。
總結來說,“敦儉”是一個動詞性短語(有時也可作為觀念名詞使用),意為“崇尚并力行節儉樸素”,它既是一種個人品德修養的體現,也是一種值得推崇的社會風尚,承載着深厚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内涵。
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 - “敦”字釋義)
- (漢語大詞典 - “儉”字釋義)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 《論語》)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 《漢書》相關思想)
- 中國政府網. 相關政策文件及報告(強調勤儉節約精神).
網絡擴展解釋
“敦儉”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敦儉”由“敦”和“儉”組成:
- 敦:指真誠、厚道,也有誠懇、重視之意。
- 儉:意為節儉、節約,與“奢”相對。
整體含義為敦厚儉樸,強調在為人處世中保持真誠厚道的品質,同時踐行節儉的生活方式。
二、詳細解釋
- 詞義延伸
該詞不僅形容個人品質,還可用于組織或國家層面,表達對節約資源、簡樸風氣的推崇。
- 文化背景
出自漢代崔駰《車右銘》:“匪望其度,匪愆其則,越戒敦儉,禮以華國。” 意為通過敦儉的品德實現國家禮制昌明。
三、應用場景
- 個人層面:倡導勤儉持家、不鋪張浪費。
- 社會層面:如“勤~建國”,強調節儉對國家發展的重要性。
四、相關引用
《藝文類聚》等古籍多次引用該詞,印證其曆史淵源和傳統價值觀的延續。
如需進一步了解近義詞、反義詞或完整出處,可參考權威詞典或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阿曾邦家榜尾徧搜初眠大塊頭彈腿登耗凳子動口惡物法章非金屬風行電掃風雪交加撫念高寝高圓光洽貴形國富民豐海上之盟函蓋充周浩穣皇忏黃金失色圜門恢濟毀約澆水桀骜不馴借面吊喪罝網考劾可乘良說理性亂原莽撞蠻箐迷纏民瘝木格披星帶月啓發式清風亮節犬馬之養喪榜神道設教省徹說稱陶長騰勞圍姓位業蚊麈晤歌伍弄香衖吸力豁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