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殘破、毀廢的建築。 明 劉基 《郁離子·天道》:“是故碎瓦穨垣,昔日之歌樓舞館也。”
“碎瓦頹垣”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suì wǎ tuí yuán,主要用于形容建築物殘破、毀廢的景象。以下是詳細解析:
“凋殘隋花,知他是那一朝那一代遺下的碎瓦頹垣。” ——《古文觀止》
“馮殿慶回憶,城裡所有的建築物都成了碎瓦頹垣。” ——
“是故碎瓦頹垣,昔日之歌樓舞館也。” ——
“戰後的城市,隻剩碎瓦頹垣,昔日繁華蕩然無存。” ——
總結來看,“碎瓦頹垣”通過具象的瓦片與牆垣的殘損,生動傳遞出建築或事物的破敗感,常見于文學、曆史及現實場景的描述。
碎瓦頹垣(suì wǎ tuí yuán)是一個漢字詞語,由6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碎(石字旁,12畫)、瓦(瓦字旁,5畫)、頹(貝字旁,13畫)、垣(土字旁,9畫)。
來源:碎瓦頹垣一詞源于古代詩詞,形容建築物的破壞和毀損,也可比喻事物的衰敗和崩潰。
繁體:碎瓦頹園(túi yuán)。
古時候漢字寫法:碎(於字旁加豎撇,12畫)、瓦(瓦字旁無豎撇,5畫)、頹(貝字旁改成1畫豎,13畫)、垣(土字旁無橫折,9畫)。
例句:大雨過後,原本美麗的花園變成了碎瓦頹垣的廢墟。
組詞:碎瓦(破碎的瓦片)、頹垣(頹敗的堡壘)。
近義詞:破敗、斷壁殘垣、荒廢。
反義詞:宏偉、壯麗、興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