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符告的意思、符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符告的解釋

唐 制,定期通過考試铨選官員,凡達到标準的,朝廷給符并加蓋“尚書吏部告身之印”于其上,謂之“告身”,又稱符告。《新唐書·選舉志下》:“然是時仕者衆,庸愚鹹集,有僞主符告而矯為官者,有接承它名而參調者,有遠人無親而置保者。”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符告”是唐代官員铨選制度中的術語,指通過考試選拔官員後由朝廷頒發的正式憑證,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定義

符告即“告身”,是唐代通過考試選拔官員後,由尚書吏部頒發的任職憑證。朝廷會在符上加蓋“尚書吏部告身之印”,作為官員身份和職位的官方證明。

2.制度背景

3.曆史記載

《新唐書·選舉志下》提到,唐代官員數量龐大,導緻選拔過程中出現“庸愚鹹集,有僞冒資蔭者”的現象,側面反映了符告在官員身份核驗中的重要性。

4.相關延伸

如需進一步了解唐代铨選制度或“告身”的實物形态,可參考《新唐書》或唐代出土文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符告》的意思

《符告》是一個漢字詞語,用來表示文告、奏章等官方文件的内容陳述。

拆分部首和筆畫

《符告》的部首是“竹”和“言”,它的筆畫數為13畫。

來源和繁體

《符告》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官方文書制度,在舊時代,官員需要向上級報告工作情況或者請求指示時,會以書信的形式寫成文件,稱為“符”,而這些文件的内容通常被稱作“告”。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詞彙逐漸發展成為代表一種正式的官方文件的意義。

繁體字形為「符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寫法中,漢字《符告》的寫法與現代寫法略有不同。具體而言,字形的構造比較繁瑣,筆劃的書寫方式上與現代有所不同。

例句

1. 天子下令,頒發《符告》,命令各地官員依法辦事。

2. 奏章經過官方的審批,最終成為《符告》向上級呈報。

組詞

符篆、告知、告别、告誡、符文、告白、告示

近義詞

文告、公告、奏折、呈文

反義詞

不告、不通、不報、不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