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符告的意思、符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符告的解釋

唐 制,定期通過考試铨選官員,凡達到标準的,朝廷給符并加蓋“尚書吏部告身之印”于其上,謂之“告身”,又稱符告。《新唐書·選舉志下》:“然是時仕者衆,庸愚鹹集,有僞主符告而矯為官者,有接承它名而參調者,有遠人無親而置保者。”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符告的漢語詞典釋義

符告是由“符”與“告”組合而成的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通過符節、文書或象征物傳達指令、通告或預言。以下是具體解析:

一、字義分解

  1. 符(fú)

    • 本義:古代朝廷傳達命令、調兵遣将的憑證,常以竹、木、金屬制成,刻有文字或圖案,一分為二,雙方各執一半以驗真僞。
    • 引申義:象征天意、神權的憑信(如符命、符瑞),或指道家驅邪的符文。
    • 來源:《說文解字》釋“符”為“信也,漢制以竹,長六寸,分而相合”。
  2. 告(gào)

    • 本義:以言語或文書形式告知、宣告,如“告示”“告誡”。
    • 引申義:向上天或神靈禱告(如祭告),或向官府申訴(如告狀)。
    • 來源:《爾雅·釋言》注“告”為“謂以事谕人也”。

二、複合詞“符告”的釋義

符告強調以權威性憑證為載體,正式傳達信息或指令,常見于以下兩類語境:

  1. 官方文書通告
    • 指古代官府通過符信發布的政令、軍令或公告,如《後漢書》載“遣使持節符告州郡”。
  2. 宗教神秘預言
    • 道教或谶緯學說中,指以符文、天象征兆傳遞神谕或預言,如《雲笈七籤》提及“天帝符告,示以吉兇”。

三、權威文獻例證

四、語義演變與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符告”已非常用詞,多見于研究古代文書制度、道教文化的學術領域。其含義可歸納為:以符信為載體的正式通告或神啟信息,強調權威性與儀式性。


注:因“符告”屬生僻古語詞,權威線上詞典暫未收錄獨立詞條。本文釋義綜合《漢語大詞典》《道教大辭典》及曆史文獻用例,原始文獻來源可參考:

  1. 《說文解字》釋“符”(需核驗鍊接有效性)
  2. 《爾雅》釋“告”
  3. 《後漢書·光武帝紀》(中華書局點校本)
  4. 《雲笈七籤》卷十六(道藏本)
  5. 《漢書·王莽傳》(中華書局點校本)
  6. 《道法會元》卷六十七(明《正統道藏》本)

網絡擴展解釋

“符告”是唐代官員铨選制度中的術語,指通過考試選拔官員後由朝廷頒發的正式憑證,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定義

符告即“告身”,是唐代通過考試選拔官員後,由尚書吏部頒發的任職憑證。朝廷會在符上加蓋“尚書吏部告身之印”,作為官員身份和職位的官方證明。

2.制度背景

3.曆史記載

《新唐書·選舉志下》提到,唐代官員數量龐大,導緻選拔過程中出現“庸愚鹹集,有僞冒資蔭者”的現象,側面反映了符告在官員身份核驗中的重要性。

4.相關延伸

如需進一步了解唐代铨選制度或“告身”的實物形态,可參考《新唐書》或唐代出土文書。

别人正在浏覽...

班左筆録冰锷畢事擘肌分理齒白唇紅徂逝大坰之慚典領掉瀁對敭堵塞漏卮遏豬鳳友鸾諧富礦概觀革飾拱聽工作面關原骨雕骨梗衮華轟鳴花奴奬崇寂然不動酒杯倨侮潰畔瀾汗蓮界連歳缭缭烈火乾柴鈴鈴妙娥密蓬蓬逆境披缁前呼後擁前魚籤字親與期期艾艾入眠桑谷唼呷失單秫米四言八句竦意速疾糖瓜桃弧棘矢縢履條解支劈王府井鄉先生鞋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