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稽括的意思、稽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稽括的解釋

猶稽征。 宋 陳師道 《後山談叢》卷四:“ 景德 四年,三司使 丁謂 復行稽括,比 鹹平 六年稅額增三百四十六萬五千二百二十九貫石。”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稽括”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曆史文獻中,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稽括(jī kuò)意為“稽征”,即征收賦稅。該詞由“稽”(查核、考核)與“括”(囊括、征收)組合而成,強調對賦稅的核查與征收行為。

出處與例句

北宋陳師道的《後山談叢》卷四記載:“景德四年,三司使丁謂復行稽括,比鹹平六年稅額增三百四十六萬五千二百二十九貫石。”
此處指宋真宗景德年間,官員丁謂通過核查和征收賦稅,使稅額較之前顯著增加,反映了該詞在財政管理中的實際應用。

相關詞語

補充說明

“稽括”屬曆史詞彙,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常見于研究古代經濟或賦稅制度的文獻中。其核心含義始終圍繞“核查并征收”展開,與“機括”(機關、關鍵)等同音詞無關聯。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用例,可參考《後山談叢》原文或宋代財政史相關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二

稽括的意思

稽括(jī kuò)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仔細審查、核實。它通常用于指對問題、情況或材料進行深入調查和仔細審查的行為。

拆分部首和筆畫

稽(jī)是由禾字頭和己字底組成,己字底表示手的形狀,禾字頭表示稻穗的形狀;括(kuò)是由十字邊和口字旁組成,十字邊表示線索的形狀,口字旁表示口的形狀。

稽的部首是禾,筆畫數為9畫;括的部首是十,筆畫數為11畫。

來源和繁體

稽括最早出現在《爾雅》中,意思是細查、審察。在繁體字中,稽括的寫法保持不變,依然為「稽括」。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以稽括為例,古代漢字書寫呈現了一些變化。如稽字的“夾蓋”寫法,表示在蓋子上夾東西的意思;括字的“㞢盂”寫法,表示用雙手蓋住東西的意思。

例句

1. 他對候選人的背景進行了稽括,确保雇傭合適的人選。

2. 論文的編輯對每個論據進行了稽括,以确保其準确性和可靠性。

組詞

- 反稽:指對稽括的反面行為,即隨意對待、不經思考

- 稽查:指對行政機關的行為進行仔細審查、檢查

- 稽察:指對情況、問題進行仔細檢查、調查

近義詞

- 考察:與稽括類似,表示對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和觀察

- 核實:指對事實的真實性進行仔細檢查和驗證

反義詞

- 忽略:與稽括相反,表示對問題、情況或材料不作關注或重視

- 疏忽:指對問題的處理或檢查過程中産生的疏漏或疏忽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