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帷箔的意思、帷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帷箔的解釋

(1).帷幕和簾子。 唐 李商隱 《利州江潭作》詩:“河伯軒窗通貝闕,水宮帷箔卷冰綃。”《舊五代史·周書·宣懿符皇後傳》:“ 崇訓 自刃其弟妹,次将及後,後時匿於屏處,以帷箔自蔽。”

(2).借指内室,隱私。 宋 朱弁 《曲洧舊聞》卷二:“專視宰相風旨,以快私意,至無瑕可求,則以帷箔不根之事眩惑衆聽,殊非厚風俗之道也。” 明 劉元卿 《賢奕編·不言帷箔》:“ 傅獻簡公 言,以帷箔之罪加于人,最為暗昧。”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帷箔”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有兩層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1. 字面意義
    “帷”指帷幕,“箔”指簾子,合起來表示室内用于遮擋的帷幕和簾子。例如唐代李商隱詩中“水宮帷箔卷冰綃”即描繪了簾幕卷起的場景。

  2. 引申義
    因帷幕和簾子常用于遮蔽内室,故被借指為内室或隱私。如宋代朱弁《曲洧舊聞》提到“以帷箔不根之事眩惑衆聽”,即用隱私之事混淆視聽。

二、特殊用法(成語)

在特定語境下,“帷箔”被引申為以權謀私、行事不公的比喻。例如《查字典》提到“比喻違背公義,利用職權謀取私利”。這一用法多用于批評濫用權力的行為。

三、使用場景

“帷箔”兼具具象(簾幕)與抽象(隱私/權謀)的雙重含義,需結合上下文理解。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曲洧舊聞》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帷箔

帷箔(wéi bó)一詞在《漢語大字典》中解釋為“帷幔,用來遮蔽、覆蓋”的意思。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的部首是“巾”,右邊的部首是“竹”。而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帷箔可以指的是用于覆蓋或遮掩的帷幔或籠罩物。

帷箔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是“巾”和“竹”,巾是表示“布料”的意思,而竹則代表着“竹簡”。帷箔是帷和箔兩個字的合成詞,“帷”是指帷幔,簾子的意思,而“箔”則指的是結構的框架。

據考證,帷箔一詞最早出現在《楚辭·離騷》中,描述了以華山為帷幔,将天空籠罩覆蓋的景象。在古代,帷箔泛指用來遮蔽、掩蓋的物體,常用于描繪詩歌、文人作品中。

在繁體字中,帷箔的寫法與簡體字相似,隻是字形稍有變化。帷箔的繁體字分别是「幄幡」。

古時候,帷箔的漢字寫法有所變化。例如在西漢時期,帷箔的漢字為「幄幡」,其中的「幄」是指帷幔,「幡」則是指旗幟。在宋代,帷箔的寫法變為「幄巾」。直至明清時期,帷箔的漢字寫法轉變為現在的「帷箔」。

以下是一些關于帷箔的例句:

與帷箔相關的組詞包括:帷幕、帷帳、箔子。

近義詞:帷幕、帷幔。

反義詞:明亮、通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