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信的意思、體信的詳細解釋
體信的解釋
(1).體現誠信。《禮記·禮運》:“先王能修禮以達義,體信以達順故。此順之實也。”
(2).親近信賴。《文選·陸機<五等諸侯論>》:“上之子愛於是乎生,下之體信於是乎結。” 呂延濟 注:“上之視人如愛己子,下之信上情相連接。” 唐 張說 《讓兵部尚書平章事表》:“詹事 陸象先 清明向道,臨事能斷,其高明有素,歷朝之所仗委,其積行無疵,衆人之所體信。”
詞語分解
- 體的解釋 體 (體) ǐ 人、動物的全身:身體。體重。體溫。體質。體征(醫生在檢查病人時所發現的異常變化)。體能。體貌。體魄(體格和精力)。體育。體無完膚。 身體的一部分:四體。五體投地。 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
- 信的解釋 信 ì 誠實,不欺騙:信用。信守。信物。信貨。信誓旦旦。 不懷疑,認為可靠:信任。信托。信心。信念。 崇奉:信仰。信徒。 消息:信息。杳無音信。 函件:信件。信箋。信鴿。信訪。 隨便,放任:信手(隨手
網絡擴展解釋
“體信”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1.體現誠信
- 核心釋義:指通過行為或态度踐行誠信原則。
- 典籍出處:《禮記·禮運》中提到:“先王能修禮以達義,體信以達順。”,強調古代聖王通過禮儀和誠信實現社會和諧。
- 現代延伸:可理解為以行動證明可信賴性,如《文選·陸機<五等諸侯論>》中的“下之體信於是乎結”,指上下級通過誠信建立穩固關系。
2.親近信賴
- 核心釋義:表示人與人之間的親密與信任。
- 文獻例證:唐代張說《讓兵部尚書平章事表》中提及“衆人之所體信”,描述因品行端正而獲得廣泛信任。
- 語境應用:多用于形容因長期積累的德行或能力赢得他人信賴,如“心相體信”(源自佛經術語,指心靈相通後的信任)。
其他說明
- 名字寓意:若用于人名,“體”指包容、體諒,“信”指誠信,組合後象征正直可靠的性格。
- 使用建議:在古籍中多見于禮儀、君臣關系等語境,現代可靈活用于強調信任與誠信的場合。
如需更完整的文獻例句或背景,可參考漢典及《禮記》相關解讀。
網絡擴展解釋二
《體信》的意思
《體信》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指體驗和信任。該詞常用于描述一個人對某種事物或情況的親身體驗并對其持有信任的态度。
拆分部首和筆畫
《體信》由“體”和“信”兩個字組成。其中,“體”字的部首是“亻”(人),它的總筆畫數為7;“信”字的部首是“人”字,它的總筆畫數為9。
來源和繁體
《體信》這個詞的來源不太明确,但在現代漢語中使用較廣泛。在繁體字中,該詞的寫法為「體信」。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中文書寫使用的是繁體字,所以《體信》這個詞的寫法也有所不同。古代的寫法可能是「體」和「信」的組合,具體需要查閱古代文獻。
例句
以下是幾個使用《體信》的例句:
- 他對這個品牌的産品非常信任,因為他親自體驗過,對其質量有了很深的體信。
- 一個産品想要在市場上獲得成功,關鍵在于消費者對其有足夠的體驗和信任。
- 隻有通過親身實踐和不斷的信任積累,我們才能真正建立起與顧客之間的體信關系。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體驗、體會、信任、信賴。
近義詞:體驗、體悟、感受、相信。
反義詞:懷疑、不信任、不可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