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 制,定期通过考试铨选官员,凡达到标准的,朝廷给符并加盖“尚书吏部告身之印”于其上,谓之“告身”,又称符告。《新唐书·选举志下》:“然是时仕者众,庸愚咸集,有伪主符告而矫为官者,有接承它名而参调者,有远人无亲而置保者。”
符告是由“符”与“告”组合而成的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通过符节、文书或象征物传达指令、通告或预言。以下是具体解析:
符(fú)
告(gào)
符告强调以权威性凭证为载体,正式传达信息或指令,常见于以下两类语境:
《汉书·王莽传》载:“符命之言,皆云符告。” 此处“符告”指借助祥瑞征兆宣告天命归属。
《道法会元》称:“符告既下,鬼祟潜消。” 指以符文传达神旨以驱邪禳灾。
现代汉语中,“符告”已非常用词,多见于研究古代文书制度、道教文化的学术领域。其含义可归纳为:以符信为载体的正式通告或神启信息,强调权威性与仪式性。
注:因“符告”属生僻古语词,权威在线词典暂未收录独立词条。本文释义综合《汉语大词典》《道教大辞典》及历史文献用例,原始文献来源可参考:
“符告”是唐代官员铨选制度中的术语,指通过考试选拔官员后由朝廷颁发的正式凭证,具体解释如下:
符告即“告身”,是唐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员后,由尚书吏部颁发的任职凭证。朝廷会在符上加盖“尚书吏部告身之印”,作为官员身份和职位的官方证明。
《新唐书·选举志下》提到,唐代官员数量庞大,导致选拔过程中出现“庸愚咸集,有伪冒资荫者”的现象,侧面反映了符告在官员身份核验中的重要性。
如需进一步了解唐代铨选制度或“告身”的实物形态,可参考《新唐书》或唐代出土文书。
白玉无瑕备忘録贬弃搏攫波磔裁尺参评羼杂翠翎代拜打账殿元断章截句放飞风尘表物風禁风云叱咤拂袖而去归咎国师镮钏黄犀歼殒酒食征逐酒头鞠迳开绿灯恇弱蓝筹股良畴列位六教露丑美彦免坐秘书院磨耗沛濊剽悍频呻青皐乳鱼如醉初醒失音十一千百双套车鼠遯俗劣踏混木贪懒天翰天幕跳戏土利土隁亡不待夕望誉闻所未闻枭镜夏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