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捆綁拷打。《後漢書·宋均傳》:“ 均 嘗删翦疑事,帝以為有姦,大怒,收郎縛格之。”
“縛格”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fù gé,其核心含義為捆綁拷打。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古籍例證
該詞最早見于《後漢書·宋均傳》:
“均嘗删翦疑事,帝以為有姦,大怒,收郎縛格之。”
此句描述宋均因删改疑案記錄,被皇帝懷疑有詐,導緻下屬官員被捆綁拷打。
部分資料(如)提到“縛格”作為成語,表示“受限制無法自由行動”。但此解釋未見于權威古籍或主流詞典,可能是現代引申或誤用,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縛格”的權威解釋為捆綁拷打,源自《後漢書》。若需引用成語類解釋,建議進一步考證語境或結合更多古籍例證。
《縛格》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用繩子或者其他東西将物品捆綁起來,使其不能自由移動或者逃脫。
《縛格》的部首是 “糸”(纟),總共有9個字畫。
《縛格》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社會,人們用“繩子”這個工具來捆綁和限制物品和人的行動。後來,這個動作逐漸被用來比喻限制人的自由。
《縛格》的繁體字為「縛格」。
古代有許多不同的漢字寫法,現代漢字《縛格》的古代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
1. 他用繩子把箱子的蓋子縛格了起來。
2. 囚犯被縛格在鐵鍊上,無法逃脫。
縛緊、縛扣、束縛、縛住
捆綁、綁束、捆縛
解縛、解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