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糊口度日”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進行解釋:
一、詞義解釋
“糊口”原指喝粥充饑,引申為勉強維持基本生存;“度日”即過日子的意思。整個成語形容生活拮據,僅能勉強維持生計,缺乏富足或發展空間。
二、出處與典故
最早見于宋代話本《五代史評話·梁史》,其中提到:“小生隻得把這教學糊口度日,為之奈何?”。這一用法反映了古代文人因經濟困頓而從事教職謀生的境況。
三、用法特點
四、示例與延伸
該成語生動刻畫了經濟窘迫的生活狀态,既有曆史文獻依據,也適用于現代語境中對艱難生計的描述。
《糊口度日》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勉強度日,指生活貧困,勉力維持基本生活。人們用這個詞來形容生活拮據,無法過上富裕或舒適的生活。
《糊口度日》的部首是糸(纟)+口,總共有12個筆畫。
《糊口度日》最早出現在《戰國策·魏策四》中,并未出現于古代的漢字字典,是後來逐漸形成并流傳下來的成語。繁體字為「囫圇蔗」。
在古代,成語《糊口度日》的寫法可能不同于現代的簡化字。然而,由于該成語并未出現在古代字典中,因此無法确切知道其古代漢字的寫法。
1. 他生活拮據,每天隻能糊口度日,無法滿足更高的物質需求。
2. 盡管收入微薄,但他仍然努力工作,不願意隻是糊口度日。
1. 糊口:勉強維持生計。
2. 度日:勉力過日子。
3. 拮據:貧困,困苦不堪。
1. 溫飽:滿足溫飽。
2. 狼狽:陷入困境,艱難度日。
1. 富裕:生活富足,財務寬裕。
2. 舒適:生活安逸,舒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