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絓漏的意思、絓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絓漏的解釋

同“掛漏”。猶遺漏。語本 唐 韓愈 《南山》詩:“團辭試提挈,挂一念萬漏。”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科場三·兩中鄉試》:“餘再三繙閲,始得之,其他絓漏必尚多也。” 清 錢大昕 《廿二史考異·隋書二·經籍志二》:“然史臣自言於舊録之外,更有附入,則有附有否,難辭絓漏之咎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絓漏”一詞可能存在書寫差異,實際應為“罣漏”或“挂漏”。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罣漏”是“挂一漏萬”的縮略語,表示提及的内容極少而遺漏極多,常用于自謙或說明信息不全面。例如在列舉事物時,用“難免罣漏”表達可能存在疏漏。

  2. 字義分解

    • 罣(guà):同“挂”,有牽挂、懸挂之意,此處引申為“提及”。
    • 漏(lòu):指液體/氣體滲出(如的“滲漏”),也指信息洩露(如的“洩漏機密”)。
  3. 現代使用場景 多用于書面語或學術場景,如論文中說明研究範圍有限(“本文難免罣漏,敬請指正”),或統計報告強調數據局限性。

  4. 相關成語

    • 挂一漏萬:明确表達列舉不全面,如所述。
    • 漏卮難滿:比喻漏洞難以彌補(與“漏”相關但含義不同)。

建議:若需更準确的信息,可查閱《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或結合具體語境判斷是否為“挂漏”的異寫形式。

網絡擴展解釋二

《絓漏》的意思

《絓漏》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紐帶斷裂或者連續中斷,形容事物中途發生的突然中止或中斷的情況。

拆分部首和筆畫

《絓漏》的首字部首是“糸”(絲)和“缶”(瓦盆),總共有10個筆畫。

來源

《絓漏》是一個由糸和缶組成的漢字,所以它的來源就是這兩個字的合并。糸表示絲繩,缶表示瓦盆。合并在一起後,表示紐帶斷裂或中斷的意思,即《絓漏》。

繁體

《絓漏》的繁體字為「絓漏」。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例如,在鐘擺放置、停止擺動的時候,會用到《絓漏》這個字,表示鐘擺的連續運動中斷了。古代有些字書将「絓漏」的缶字寫作「缹」,所以在古時候,有時候也可以見到「絓缹」的寫法。

例句

1. 他吃飯的時候接到了緊急電話,導緻午飯時間遭遇了一次絓漏。 2. 這次停電導緻整個城市的供電鍊路發生了絓漏。

組詞

1. 絓漏縱橫:形容事物中斷發生的頻繁。 2. 絓漏百出:形容事物中斷或斷裂的情況非常嚴重。

近義詞

1. 中斷:意思是事物在某一時刻突然停止。 2. 斷裂:表示物體或事物發生裂開或分離。

反義詞

連續:表示事物沒有中斷或斷裂,持續不間斷地進行。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