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絲羅的衣袖。亦指華麗的衣着。 漢武帝 《落葉哀蟬曲》:“羅袂兮無聲,玉墀兮塵生。”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動朱脣,發清商,揚羅袂,振華裳。” 晉 葛洪 《抱樸子·崇教》:“淫音譟而惑耳,羅袂揮而亂目。”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一本第三折:“月色橫空,花陰滿庭;羅袂生寒,芳心自警。”
“羅袂”是一個古典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詞義解釋 指絲羅材質的衣袖,後引申代指華麗的衣着。該詞常用于描繪古代貴族或女子的服飾之美。
二、單字拆解
三、古籍用例
四、文學表現 該詞具有鮮明的意象特征,常用于:
五、現代造句示例 「月色下她羅袂輕揚,宛若古畫中走出的仕女」
注:此詞現已罕用于日常口語,主要見于古典文學研究和詩詞創作領域。
羅袂是一個成語,形容華麗華貴的衣袍。它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别是「羅」和「袂」。
「羅」的部首是「缶」,并且它的總筆畫數是9畫。
「袂」的部首是「衣」,并且它的總筆畫數是8畫。
「羅袂」一詞最早出自《詩經·小雅》中的一篇《小旻》:
「胡瞻譇兮,辟門扃。厭厭豔陽,羅袂勐勐。」
後來,這個成語逐漸被用來形容衣袍華麗的樣子。
「羅袂」的繁體寫法為「羅袂」。
在古代,「羅袂」兩個字的寫法會有一些變化。如在《廣韻》中,「羅」的古字形是「蘿」,「袂」的古字形是「禖」。
她身着一襲紅色的羅袂,引得衆人側目。
羅盤、羅列、袂拂。
錦衣玉食、金碧輝煌。
破衣爛衫、褴褛不堪。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