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iter;linger] 依戀而舍不得離去。一作“留連”、“流漣”
流漣荒亡,為諸侯憂。——《孟子·梁惠王下》
遊九京者,亦流漣于隋會。——傅亮《為宋公修張良廟教》
流連夜市
(1).耽于遊樂而忘歸。《孟子·梁惠王下》:“流連荒亡,為諸侯憂。從流下而忘反謂之流,從流上而忘反謂之連……先王無流連之樂,荒亡之行。”《北史·隋紀下·炀帝》:“所至,唯與後宮流連耽湎,惟日不足。”
(2).留戀不止;依戀不舍。 南朝 宋 傅亮 《為宋公修張良廟教》:“過 大梁 者,或佇想於 夷門 ;遊九京者,亦流連於 隨會 。”《警世通言·李谪仙醉草吓蠻書》:“ 李白 遍歷 趙 、 魏 、 燕 、 晉 、 齊 、 梁 、 吳 、 楚 ,無不流連山水,極詩酒之趣。” 王蒙 《深的湖》:“我知道他在想什麼,他在笑什麼,他在欣賞流連什麼,尋求等待什麼。”
(3).盤桓;滞留。《三國志·魏志·劉靖傳》:“封符指期,無流連之吏。” 宋 丘崈 《沁園春》詞:“便流連不到,迎春見柳;也須小駐,度臘觀梅。”《兒女英雄傳》第六回:“卻説那 安公子 此時已是魂飛魄散,背了過去,昏不知人,隻剩得悠悠的一絲氣兒在喉間流連。” 吳組缃 《山洪》十六:“這時他其實說不上有什麼感觸。主要不過是不想馬上走出郵局的門,想藉此多流連一會兒。”
(4).流離轉徙。《漢書·師丹傳》:“山崩地震,河決泉湧,流殺6*人民,百姓流連,無所歸心。”《北齊書·顔之推傳》:“經 長幹 以掩抑,展 白下 以流連。” 元 無名氏 《合同文字》第一折:“遮莫殺颠沛流連,休迷失水木根源。”
(5).連續;反複。 清 邢昉 《與見末别宿舟中作》詩:“夜露濕莎鷄,流連語初罷。” 清 戴名世 《<四逸園集>序》:“故即片言半辭,亦為之咨嗟傳誦,流連反覆於不已。” 黃中黃 《孫逸仙》第二章:“﹝ 康有為 ﹞引 津田三臧 ,舉 李鴻章 負傷及 朝鮮 王妃事件,激賞其意氣之壯烈,流連不置。”
(6).亦作“ 流漣 ”。哭泣流淚貌。《西京雜記》卷一:“帝常擁夫人倚瑟而絃歌,畢,每泣下流漣。” 唐 元稹 《莺莺傳》:“ 崔 亦遽止之,投琴,泣下流連,趨歸 鄭 所,遂不復至。” 清 鈕琇 《觚賸·筠湄幽婚》:“﹝ 劉氏 ﹞将離之辰,掩泣流連。”
(7).果實名。産于 南洋群島 。 清 黃遵憲 《番客篇》:“流連與波羅,争以果為糧。” 錢仲聯 箋注引 古直 曰:“流連果綦臭, 南洋群島 産之,土人嗜者,不惜典質以求市也,故有‘流連出,紗囊脫’之謡。”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流連漢語 快速查詢。
“流連”是一個多義漢語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幾個角度綜合解析:
基本解釋:指因留戀某個地方、事物或情境而不願離去,常帶有沉浸其中、反複停留的意味。例如:“流連忘返”形容沉迷于美景或樂事而忘記返回。
依戀不舍
最常見的用法,表示因喜愛而停留、不舍離開。
例句:桂林山水令人流連忘返。
近義詞:留戀、徘徊、盤桓。
耽于遊樂
古義中強調沉迷享樂而忘歸,如《孟子·梁惠王下》記載:“先王無流連之樂”。
滞留或輾轉
其他古義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古籍出處,可參考漢典、《三國志》相關文獻等來源。
《流連》是一個漢字詞彙,它的意思是沉溺于某種事物或境地,難以自拔。
拆分部首:宀(寶蓋頭)+ 氵(三點水)+ 廴(舉步)
筆畫數:10畫
來源:《說文解字》中有流連的解釋,它指的是人們在宴會上沉溺于歡樂的情景,并沒有控制自己的欲望。
繁體字:流連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流連乂
例句:他在遊戲中流連忘返,忽略了其他重要的事情。
組詞:流連忘返、流連不舍、流連快樂
近義詞:陶醉、沉湎、沉迷
反義詞:戒慎、拘束、自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