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float]∶标明水體表面下的物體(如捕龍蝦用的筐簍)位置的浮于水面的指示器
(2) [buoy;floating mark]∶錨泊在固定地點的漂浮體,用來引導或警告海員,或用來系泊船而代替錨泊
一種金屬制或木制之器,一端系於水底,其本身浮於水面。用來指示航道的界限,航行的障礙物和危險地區。 唐 陳子昂 《洪崖子<鸾鳥詩>序》:“寄孤興於露月,沉浮标於山海。” 郭沫若 《中國史稿》第一編第三章第二節:“在他們的遺址裡,發現了長約二米的木槳,還有陶、石網墜,木浮标,竹魚簍。”《新華月報》1950年第3期:“關于管理海港河道、燈塔浮标、氣象報道等助航設備的職務……全部移交中央人民政府交通部或市的港務局。”
浮标是設置在水面或界面中的懸浮标志物,其核心功能是通過視覺或物理标記提供導航、警示或功能入口。以下是綜合不同領域的詳細解釋:
浮标(Buoy)指漂浮于水面的航标裝置,通常錨定在特定位置,用于标示航道範圍、指示淺灘、障礙物或專門用途的水面助航标志。其特點是突破空間限制,通過懸浮感實現信息傳遞。
如需進一步了解浮标的技術參數或具體應用場景,可參考海洋科技或航海專業資料。
浮标:
【拆分部首和筆畫】:浮(氵䍃)+ 标(木蔔)。
【釋義】:浮标是指在水上或水下,用以标示位置、航行方向或障礙物的标志物。
【來源】:浮标一詞源于漢語,用以描述水中浮動的标志物。由于在航海、船舶和海洋工程中廣泛使用,浮标一詞也常用于其他語言中。
【繁體】:浮標。
【古時候漢字寫法】:浮標。
【例句】:他們在海上放置了浮标,以指引船隻安全通過。
【組詞】:浮标繩、浮标燈、浮标航标、浮标測量。
【近義詞】:航标、導航标志。
【反義詞】:沉沒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