緑綟绶的意思、緑綟绶的詳細解釋
緑綟绶的解釋
一種黑黃而近綠色的絲帶。古代三公以上用綠綟色绶帶。《晉書·衛瓘傳》:“及 楊駿 誅,以 瓘 録尚書事,加緑綟綬,劍履上殿,入朝不趨。”《陳書·高祖紀上》:“其進位相國,總百揆,封十郡為 陳公 ,備九錫之禮,加璽紱、遠遊冠、緑綟綬,位在諸侯王上。”亦省作“ 緑綬 ”。《後漢書·輿服志下》:“諸國貴人、相國皆緑綬。” 劉昭 注:“ 徐廣 曰:‘金印緑綟綬。’綟音戾,草名也。以染似緑,又雲似紫。” 前蜀 韋莊 《和薛先輩見寄<初秋寓懷即事>之作二十韻》:“慚聞紆緑綬,即候挂朝簪。”
詞語分解
- 緑的解釋 緑 ǜ 緑 ù 均見“綠”。 筆畫數:; 部首:糹; 筆順編號:
- 綟绶的解釋 即綠綟绶。一種黑黃而近綠色的絲帶。古代丞相以上官吏用作印绶。《東觀漢記·百官表》:“印綬: 漢 制,公侯紫綬,九卿青綬。 建武 元年,復設諸侯王金璽綟綬。” 明 陶宗儀 《辍耕錄·印章制度》:“ 建
專業解析
緑綟绶是古代中國官員服飾制度中的一種特定顔色绶帶。其名稱由“緑”“綟”“绶”三字組成:
- 緑:即綠色,此處指偏青的深綠色調。《說文解字》釋“緑”為“帛青黃色也”,強調其絲織品屬性。
- 綟:一種混合染色工藝,《漢語大詞典》載“綟”為“蒼艾色”,即青綠與黃綠交織的視覺效果,常用于高級官服配飾。
- 绶:系挂印信的絲帶,《後漢書·輿服志》記載绶帶材質、顔色與官職等級嚴格對應,其中“緑綟绶”為漢代諸侯王、三公九卿等顯貴佩戴,象征身份尊崇。
該詞整體反映古代禮制中“以色辨等”的核心思想,其色彩獨特性與工藝複雜性成為研究漢代輿服制度的重要實證。
網絡擴展解釋
“緑綟绶”是古代中國的一種高級官員服飾配件,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定義
- 字詞解析:該詞由“緑”(綠色)、“綟”(一種染色植物或顔色名)、“绶”(絲帶)三字組成,指用特定染色工藝制成的絲帶。
- 顔色特征:呈現黑黃混合的暗綠色調,屬于較特殊的官用配色,區别于普通綠色。
2.使用等級
- 專供“三公”及以上官員(如宰相、太尉等)佩戴,象征極高的官階地位。
3.曆史文獻記載
- 《晉書·衛瓘傳》提到衛瓘被授予緑綟绶,并享有“劍履上殿”等特權。
- 《陳書·高祖紀上》記載陳霸先受封時獲賜緑綟绶,體現其尊貴身份。
4.别名與簡稱
- 亦省稱為“緑绶”,常見于詩詞文獻,如唐代韋莊詩句“慚聞纡緑绶”。
補充說明
“綟”字讀音為“lì”,原指一種可染色的草本植物,後衍生為特定顔色名稱(接近暗綠或紫綠)。該绶帶多與金印搭配,形成“金印緑綟绶”的完整官階标識。
别人正在浏覽...
便近賓相鼻犀筆削褒貶采葑采菲財迷蒼玄昌鼠承佃成遂矗豎黨譽斷腸花獨立自由勳章法定準備率發強風饕該通寒儒奸事奸險焦山酵粥甲狀軟骨金蓓旌奬九籥拘定抗澇饋人遼患臨贲領扣磷缁名件牧場木壞山頹配享萍聚仍幾稔泰三疊上膛神道設教司庖私私桃源想通赇頑蔽網捕忘家狗危悚溫覺寤懷無藉在無媿屋溜小拇指夏室西池金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