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緑綟绶的意思、緑綟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緑綟绶的解釋

一種黑黃而近綠色的絲帶。古代三公以上用綠綟色绶帶。《晉書·衛瓘傳》:“及 楊駿 誅,以 瓘 録尚書事,加緑綟綬,劍履上殿,入朝不趨。”《陳書·高祖紀上》:“其進位相國,總百揆,封十郡為 陳公 ,備九錫之禮,加璽紱、遠遊冠、緑綟綬,位在諸侯王上。”亦省作“ 緑綬 ”。《後漢書·輿服志下》:“諸國貴人、相國皆緑綬。” 劉昭 注:“ 徐廣 曰:‘金印緑綟綬。’綟音戾,草名也。以染似緑,又雲似紫。” 前蜀 韋莊 《和薛先輩見寄<初秋寓懷即事>之作二十韻》:“慚聞紆緑綬,即候挂朝簪。”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緑綟绶”是古代中國的一種高級官員服飾配件,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定義

2.使用等級

3.曆史文獻記載

4.别名與簡稱

補充說明

“綟”字讀音為“lì”,原指一種可染色的草本植物,後衍生為特定顔色名稱(接近暗綠或紫綠)。該绶帶多與金印搭配,形成“金印緑綟绶”的完整官階标識。

網絡擴展解釋二

《緑綟绶》的意思

《緑綟绶》(lù dú shòu)是指一種用細繩子編織的裝飾品,通常用于系在衣物上或作為禮品贈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緑綟绶》由兩個部首組成:緑 (lǜ)和糸 (mì)。緑是由五畫組成的,糸是由三畫組成的。

來源

《緑綟绶》一詞最早出現在《禮記·樂記》中,其使用已有悠久的曆史。古代人們将绶子視為一種珍貴的飾物,用于表示地位高貴或尊貴的身份。

繁體

在繁體字中,緑綟绶的寫法為綠綟綬,發音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緑綟绶的寫法略有不同。緑在古時候寫作綠,綟寫作縟,绶寫作綬。

例句

他戴着一條精美的緑綟绶,彰顯了他的高貴身份。

組詞

绶帶、絲绶、絲綢、針紳、緞帶

近義詞

绶帶、絲绶、緞帶

反義詞

繩子、線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