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黥卒的意思、黥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黥卒的解釋

宋 時在士兵臉上刺字,以防逃跑,故稱。 宋 沉括 《夢溪筆談·神奇》:“ 祥符 中,方士 王捷 ,本黥卒,嘗以罪配 沙門島 。” 宋 蔡絛 《鐵圍山叢談》卷五:“ 劉快活 信之 ,黥卒也。” 清 金農 《觀獵》詩:“不若揖黥卒,尚知太白經。”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黥卒”是古代中國的一種特殊士兵稱謂,具體含義和背景如下:

一、基本定義

“黥卒”指宋代在士兵臉上刺字(黥刑)以防逃跑的士兵。黥刑是古代五刑之一,通過在面部刺字并塗墨留下永久印記,宋代将這一刑罰應用于士兵管理,以強化軍隊紀律。


二、曆史背景與用途

  1. 軍事制度:宋代為防止士兵逃亡,強制在入伍者臉上刺字或标記,既作為身份标識,也起到震懾作用。如《夢溪筆談》記載方士王捷“本黥卒,嘗以罪配沙門島”。
  2. 刑罰延伸:黥刑原用于罪犯,宋代将其擴大到士兵群體,反映了當時嚴苛的軍法制度。部分士兵因犯罪受黥刑後仍需服役,稱為“黥卒”。

三、文學與成語意義

“黥卒”後來演變為成語,比喻遭受嚴重苦難或折磨的人。例如:


四、文獻記載


“黥卒”既是宋代軍事制度的産物,也是古代刑罰與軍事管理結合的典型例證,其雙重含義(字面與比喻)反映了曆史背景下的社會文化與語言演變。如需了解更多文獻案例,可參考《宋史·兵志》等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黥卒

黥卒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部分組成:黥和卒。

黥的部首是黑(黑字底部的長方形)和黃(從上到下的一條線),它的筆畫數為10畫。卒的部首是十(十字形),它的筆畫數為4畫。

黥卒一詞來源于古代刑罰,即用烙鐵或刀具紋刻在犯人身上,作為一種标記或懲罰手段。這種刑罰通常施加在被視為犯罪或背叛的人身上,被執行黥刑的人稱為黥卒。

在繁體字中,黥卒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黥的字形稍有不同,底部多了個橫向的彎曲線,整體看起來更加扭曲。卒的字形也有一些變化,比如在末筆上加了個小彎曲。這些變化将漢字與現代寫法區分開來。

以下是黥卒的例句:

他被判處黥刑,成為社會上人人唾棄的黥卒。

組詞:黥面(指受過黥刑的臉部),卒伍(指士兵)。

近義詞:刻刑、笞杖(古代體罰)。

反義詞:寬恕、原諒。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