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敵王所忾的意思、敵王所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敵王所忾的解釋

謂把天子所痛恨的人作為自己的敵人而加以讨伐。《左傳·文公四年》:“諸侯敵王所愾,而獻其功。” 楊伯峻 注:“王之所恨怒者,諸侯亦以之為仇敵而伐之。”《宋史·度宗紀》:“爾諸将尚迪果毅,一乃心力,各以其兵,敵王所愾。”參見“ 敵愾同仇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敵王所忾”是一個古代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解釋如下:

  1. 釋義
    指諸侯将天子(君主)所痛恨的人視為共同的敵人,并出兵讨伐。該詞強調對君主意志的絕對服從和集體行動的一緻性。

  2. 出處與典故
    源自《左傳·文公四年》:“諸侯敵王所忾,而獻其功。”楊伯峻注:“王之所恨怒者,諸侯亦以之為仇敵而伐之。”。此句描述周代分封制下,諸侯需響應天子號召讨伐其仇敵的政治義務。

  3. 結構與用法

    • 結構:動賓短語,含“敵”(對抗)、“王”(君主)、“所忾”(所痛恨的對象)三層含義。
    • 語境:多用于描述古代君臣關系或戰争場景,強調政治忠誠。
  4. 近義與關聯詞

    • 近義:同仇敵忾(全體一緻對抗敵人,但無特指“君主意志”的限定)。
    • 反義:自相殘殺(内部争鬥,與集體讨伐對立)。
  5. 示例與延伸
    如明代《宋史》中記載:“爾諸将尚迪果毅,一乃心力,各以其兵,敵王所忾。”,體現将領奉王命征戰的場景。

提示:該成語現代使用較少,多見于曆史文獻或學術讨論。如需更完整出處解析,可參考《左傳》原文及楊伯峻注本。

網絡擴展解釋二

敵王所忾(dí wáng suǒ kē)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這個詞的意思是指敵對的國王或對抗國王所産生的憤怒或仇恨。 拆分部首和筆畫: 敵(氣+犬)→ 氣(qì):引申為憤怒;犬(quǎn):犬科動物犬的簡化形狀。 王(王):表示國王或者王位的意思。 所(戈+肅)→ 戈(gē):兵器之一,象征戰鬥;肅(sù):引申為整齊、恭敬。 忾(忄+革)→ 忄(xīn):心的形狀,引申為情緒;革(gé):引申為改變。 來源: 敵王所忾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文獻《詩經》,是出自《小雅·大東》:“莫怨夫子,敵王所忾。” 繁體: 敵王所忾 古時候漢字寫法: 敵王所忾在古代書寫中并沒有明确的變化,所以和現代字形相同。 例句: 他對敵方國王的所作所為感到憤怒,充滿了敵王所忾的情緒。 組詞: 敵對、敵國、國王、忿忾、忿怒 近義詞: 憤怒、恨意、仇恨、怨恨 反義詞: 友善、友愛、和平、和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