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筆的意思、詩筆的詳細解釋
詩筆的解釋
(1).詩和散文。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慕賢》:“君王比賜書翰,及寫詩筆,殊為佳手。” 王利器 集解:“ 六朝 人以詩、筆對言,筆指無韻之文。”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敏速》:“至午後詩筆俱成,得七千餘字。” 魯迅 《漢文學史綱要》第一篇:“辭筆或詩筆對舉, 唐 世猶然,逮及 宋 元 ,此義遂晦。於是散體之筆,并稱曰文。”
(2).寫詩的筆。 宋 王安石 《贈老甯僧首》詩:“閑中用意歸詩筆,靜外安身比 太山 。” 金 元好問 《示崔雷詩社諸人》詩:“江山自許供詩筆,糜粥猶能到酒杯。” 清 秋瑾 《題<潇湘館集>》詩之二:“千尋翠色供詩筆,一派湖山作畫圖。”
詞語分解
- 詩的解釋 詩 (詩) ī 文學體栽的一種,通過有節奏和韻律的語言反映生活,抒 * 感:詩歌。詩話(a.評論詩人、詩歌、詩派以及記錄詩人議論、行事的著作;b.古代說唱藝術的一種)。詩集。詩劇。詩篇。詩人。詩章。詩史
- 筆的解釋 筆 (筆) ǐ 寫字、畫圖的工具:毛筆。鋼筆。鉛筆。筆架。筆膽。 組成漢字的點、橫、直、撇、捺等:筆畫。筆順。筆形。筆道。 用筆寫,寫作的:筆者。代筆。筆耕。筆談。筆誤。筆譯。筆戰。筆名。 寫字、畫畫
專業解析
“詩筆”是一個漢語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字面及文學應用兩個層面理解:
-
基本釋義:
- 指寫詩的筆法或文采。 這是其最核心的含義。“詩”指詩歌,“筆”在此處引申為寫作的技巧、風格或文辭。合起來指創作詩歌所運用的筆力、技巧和呈現出的藝術特色。例如評論某位詩人“詩筆清新”,即稱贊其詩歌語言或風格清新自然。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 指創作詩歌的能力。 引申指一個人作詩的才華或本領。來源:《漢語大詞典》。
-
曆史與文學應用:
- 常與“文才”或“文筆”對比或并提。 在中國古代文學批評中,“詩筆”常與指代散文寫作能力的“文筆”或泛指文學才能的“文才”相對或并列,用以區分或概括一個人在詩歌和散文(或其他文體)方面的造詣。著名的例子見于《宋書·卷六十七·謝靈運傳》:“靈運詩書皆兼獨絕,每文竟,手自寫之,文帝稱為二寶。”後人多以“詩筆”概括其詩才。更直接的對比是顔延之問鮑照自己與謝靈運的優劣,鮑照答:“謝五言如初發芙蓉,自然可愛;君詩若鋪錦列繡,亦雕缋滿眼。”這裡雖未直言“詩筆”,但評論的核心即是二人的詩歌風格(筆法)。來源:《宋書》、《南史》相關傳記及曆代詩話。
- 指代詩歌作品本身。 在特定語境下,“詩筆”也可作為所創作的詩歌的代稱。如宋代陸遊《劍南詩稿》中有詩句:“老去詩筆漫縱橫。”此處“詩筆”即指其詩作。來源:陸遊《劍南詩稿》。
權威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 權威的大型漢語語文詞典,對“詩筆”有明确釋義。可參考其相關條目(紙質版或授權網絡數據庫如“漢典”等)。
-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權威的古漢語工具書,對“詩筆”的古義有解釋。
- 《宋書》(南朝梁·沈約撰): 正史文獻,其中《謝靈運傳》等是理解“詩筆”與“文才”區分的曆史背景關鍵材料。可查閱中華書局點校本或權威古籍數據庫(如中國基本古籍庫)。
- 《南史》(唐·李延壽撰): 同樣為正史,包含對顔延之、謝靈運等人的記載,是相關典故的來源。可查閱中華書局點校本。
- 陸遊《劍南詩稿》: 陸遊的詩歌總集,包含直接使用“詩筆”指代詩作的例證。可查閱中華書局《陸遊集》或上海古籍出版社點校本。
- 曆代詩話(如《詩品》、《滄浪詩話》等): 古代文學批評著作,雖未必直接定義“詩筆”,但其中對詩人風格、技巧的品評實踐,正是“詩筆”一詞所涵蓋的批評範疇。可參考中華書局《曆代詩話》及續編、人民文學出版社相關選本等。
網絡擴展解釋
“詩筆”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定義與起源
-
詩與散文的合稱
該義項源于六朝時期,将“詩”(有韻的韻文)與“筆”(無韻的散文)對舉。例如北齊顔之推在《顔氏家訓·慕賢》中提到君王賜予的“書翰”與“詩筆”,其中“筆”即指散文。魯迅在《漢文學史綱要》中也指出,唐代以前“詩筆”常對舉,宋代後逐漸被“文”取代。
-
寫詩的筆或才能
後引申為創作詩歌的工具或能力,如宋代王安石詩句“閑中用意歸詩筆”,金代元好問“江山自許供詩筆”,均以“詩筆”代指詩歌創作。
二、文學與曆史應用
- 文體分類的體現:六朝至唐,“詩筆”區分韻文與散文,反映古代文人對文學形式的明确認知(如唐代封演《封氏聞見記》記載“詩筆俱成”)。
- 創作意境的象征:文人常以“詩筆”寄托情懷,如元好問“縱橫詩筆見高情”,秋瑾“千尋翠色供詩筆”,均通過此詞表達詩性與自然的交融。
三、現代用法
現代語境中,“詩筆”更多用于形容詩歌創作風格或能力,例如“清新明快的詩筆”(例句),而較少用于區分文體。
别人正在浏覽...
抱空窩背前面後逼惱昌博常度趁飯鋤耧辭嚴意正村居雕弊地藏菩薩奉藩焚薦扶留廣座漢帝杏漢臯號辭毫翰橫殃飛禍宏達紅學驩喜化形箋釋句陳踽涼寬洪大度狼臅膏浪迹萍蹤鍊鋼靈幡麗情流目卵白面食牧長蹑蹺破剝強殺起疾青餈請間煞有介事折伐深秀手力手起刀落屬于送别宿恥貪欲僞議文心武溪笛賢台缬花斜窺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