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色彩或花紋标識爵位與名號。《漢書·王莽傳下》:“初京師聞 青 徐 賊衆數十萬人,訖無文號旌旗表識。” 顔師古 注:“文謂文章,號謂大位號也,一曰號謂號令也。”
文號是漢語中表示公文或法規标識的專業術語,指代由機關、團體或單位按照特定規則編制的文件編號。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解釋,文號是“公文、法規等文件的編號”,主要用于區分不同文件的類别、年份及順序。
在行政領域,《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例》(中辦發〔2012〕14號)規定,正式公文須标注“發文機關代字+年份+順序號”,例如“國辦發〔2023〕5號”,其中“國辦”代表國務院辦公廳,“2023”為年份,“5號”指年度内第5份文件。
從法律角度,《立法法》第五十三條明确,行政法規公布後需在國務院公報中刊載标準文號,如“國務院令第XXX號”,以體現其權威性與溯源性。
文號的規範使用既符合《國家行政機關公文格式》(GB/T 9704-2012)的技術标準,也是政務公開透明化的重要實踐,常見于政策發布、檔案管理及法律援引等場景。
“文號”一詞的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和時代背景理解:
指行政機關公文的發文字號,由三部分組成:
此編號體系實現公文可追溯管理,便于檔案歸類與檢索,是行政文書規範性的重要體現。
《漢書·王莽傳下》記載其原指标識爵位的紋飾與名號:
注:實際運用中應以公文術語解釋為基準,古代用法多見于文獻研究,比喻用法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包桑本婦贲育筆翰筆畫查字法茶壺城主饎人赤衷闖破镩子大飨大有希望邸第逗教頓刃放人負席鋼镚兒革屣寡趣歸蜃寒洩好消息禾雞皇子陂簡厚焦溺矯異駕轊連軏濟河焚舟劇部看不上,看不上眼潰破嗹喽力薄林緣龍茲乾肥怯桡青箭清邈清秋節齊斬麝帶生繭市鬨收緣樹創書論鎖鐄攤錢讨賞天箓蹄毂塗層推頌砣子無慮無憂小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