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飛騎的意思、飛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飛騎的解釋

(1).快馬。 前蜀 韋莊 《和鄭拾遺秋日感事》:“飛騎黃金勒,香車翠鈿裝。”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人部一》:“時有良醫 薛子勉 者,家 芋江 ,距城二十裡,病且亟,迺飛騎迎之。”《明史·徐文溥傳》:“貢獻本有定制,乃無故馳騁飛騎,出入都城,伺察動靜。”

(2). 唐 禁軍名。 貞觀 十二年 唐太宗 置左右屯營于 玄武門 ,其兵稱“飛騎”。 唐 劉餗 《隋唐嘉話》卷中:“ 貞觀 中,揀材力驍捷善馳射者,謂之‘飛騎’。上出遊幸,則衣五色袍,乘六閑馬,猛獸皮韉以從。”《舊唐書·職官志三》:“初, 太宗 選飛騎之尤驍健者,别署百騎,以為翊衛之備。 天後 初,加置千騎, 中宗 加置萬騎,分為左右營,置使以領之。”《舊唐書·高仙芝傳》:“命 仙芝 領飛騎、彉騎及 朔方 、 河西 、 隴右 應赴京兵馬,并召募關輔五萬人,繼 封常清 出 潼關 進讨。”《新唐書·兵志》:“﹝ 貞觀 ﹞十二年,始置左右屯營於 玄武門 ,領以諸衛将軍,號‘飛騎’。”《新唐書·百官志四上》:“﹝左右羽林軍﹞掌統北衙禁兵,督攝左右廂飛騎儀仗。大朝會,則周衛階陛;巡幸,則夾馳道為内仗。”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飛騎”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一、快馬

指奔跑迅捷的馬匹,常用于形容緊急傳遞或快速行動的場景。
出處與示例:

二、唐代禁軍名稱

唐太宗貞觀十二年(公元638年),在玄武門設置左右屯營,其精銳士兵被稱為“飛騎”。
曆史背景:

兩種含義均源自古代文獻,前者側重物理速度,後者為特定曆史軍事編制。

網絡擴展解釋二

飛騎 飛騎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有着豐富的涵義。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為“飛”和“騎”,其中,“飛”是由部首飛和兩劃組成,而“騎”是由部首馬和四劃構成。 飛騎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最初指的是騎馬飛奔的壯麗景象。在古代戰争中,士兵們騎着馬匹快速移動,給人一種疾馳如飛的感覺,因此形成了“飛騎”這個詞彙。 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沒有變化。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飛騎兩個字并沒有太大的變化。 以下是一些關于飛騎的例句: 1. 那群飛騎在草原上奔馳,給人一種無盡的力量感。 2. 古代戰争中,飛騎的作戰方式極大地提高了戰争的機動性和突擊能力。 與飛騎相關的組詞包括飛速、騎手等,這些詞彙都與飛騎有關,描述了快速移動和騎馬的動作。 飛騎的近義詞可以是疾馳、飛馳,意思都是指快速移動、飛速奔跑的動作。 飛騎的反義詞可以是緩慢、靜止,表示與快速移動和奔跑相反的狀态。 希望以上内容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