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古曆的意思、古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古曆的解釋

[the lunar calendar] 過去的時代所用的曆法,現在指農曆

詳細解釋

(1).泛稱古代曆法。《隋書·藝術傳·張胄玄》:“辰星舊率,一終再見,凡諸古曆,皆以為然。”《史記·曆書》“昔自在古,曆建正作於孟春” 唐 司馬貞 索隱:“古曆者,謂 黃帝 《調曆》以前有《上元》《太初曆》等,皆以建寅為正,謂之孟春也。”

(2).指農曆。也稱夏曆、陰曆、舊曆。 魯迅 《花邊文學·過年》:“或者謂之‘廢曆’,輕之也;或者謂之‘古曆’,愛之也。” 杜鵬程 《延安人》:“現在是古曆七月,大概 延安 一帶的谷子和糜子長了半人高。”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古曆的漢語詞典釋義

古曆指曆史上曾使用過的曆法系統,特指中國在采用公曆(陽曆)之前沿用的傳統曆法體系。其核心特征是以月相變化周期(朔望月)為基礎安排月份,同時兼顧地球繞太陽公轉的周期(回歸年)以指導農事,屬于陰陽合曆。該詞強調其曆史性與本土性,區别于現代國際通用的公曆。

主要特征與内涵:

  1. 陰陽合曆性質:古曆結合了陰曆與陽曆的特點。月份依據月亮盈虧(朔為初一,望為十五),确保每個月的起始與月相同步;年份則通過設置閏月(如十九年七閏)來調和朔望月與回歸年的長度差異,使曆法平均值接近回歸年長度,保證季節與月份的大緻對應,不偏離農時。
  2. 曆史演變與多樣性:中國古曆并非單一曆法,而是指代一個不斷發展演變的曆法序列。曆史上重要的古曆包括夏曆(《夏小正》)、殷曆、周曆、漢代的《太初曆》、南北朝的《大明曆》、唐代的《戊寅曆》、元代的《授時曆》以及明末清初沿用至近代的《時憲曆》等。這些曆法在計算方法、閏月規則、節氣安排上各有改進。
  3. 指導農業生産:古曆的核心功能之一是服務農耕。它通過精确設置二十四節氣(如立春、雨水、驚蟄等),将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劃分為24等份,反映季節、物候和氣候變化,為農業生産提供準确的時間節點,是傳統農業社會的重要時間坐标。
  4. 文化習俗載體:古曆不僅是計時工具,更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傳統節日(如春節、端午、中秋)、祭祀活動、生辰八字計算、生肖紀年等均以古曆為依據。其幹支紀年法(如甲子、乙丑等)和十二生肖系統至今仍在民俗文化中廣泛應用。

現代指代與俗稱: 在現代漢語語境中,“古曆”常作為農曆(又稱夏曆、舊曆、陰曆——雖不準确但廣泛使用)的同義詞或代稱。盡管中國官方已采用公曆紀年,但農曆在民間,尤其在安排傳統節日、農事活動和民俗事務時,仍被廣泛使用和參考。

“古曆”指中國曆史上形成并長期使用的陰陽合曆系統,其核心在于調和月相周期與太陽年周期,以服務農耕和規範社會生活。它承載着豐富的曆史文化内涵,是中華文明時間觀念和宇宙認知的重要體現。現代所稱的“農曆”是其延續與應用。

網絡擴展解釋

古曆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根據語境區分。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解釋:

1. 基本定義 古曆泛指中國古代曆法體系,現多指農曆(陰陽合曆)。其核心特點是結合月相周期與太陽運行,既包含朔望月(約29.5天為一月)又設置二十四節氣指導農業。

2. 曆史演變

3. 現代含義 現代語境中,古曆常代指:

4. 特殊用法 在文學作品中,古曆可隱喻過時觀念,如魯迅用「廢曆」「古曆」表達對傳統與現代碰撞的思考。

提示:若需了解具體曆法(如《授時曆》《大衍曆》)的算法差異,建議查閱《中國古代曆法》等專業著作。

别人正在浏覽...

白版百隟包函襃善不到得蒼黃翻複騁心杵聲蔥籠待伴大理石大陸冰川宕匠兜肚褲二號人物樊南負樵服事輔世長民福田衣幹欺甘鼠歌女火煤子郊郭瘕症淨潔敬頌計日工據亂困屯李蔔克内西淩波仙子靈芽厘整龍沈弄管調絃弄舌暖笙庖戲千載一會橋頭堡棄市崎危認透森挺沈甸甸生皮紳民蜀才睡袋四布衣跳讀鐵冶嵬岌威械武柄險坂消費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