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薦席的意思、薦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薦席的解釋

亦作“ 薦蓆 ”。墊席。 漢 劉向 《說苑·正谏》:“夫布薦席陳簠簋者有人,臣不敢與焉。” 宋 吳淑 《江淮異人錄·司馬郊》:“ 郊 所有什器皆盡,所卧床皆薰灼,而薦席無有焦者。” 明 王錂 《尋親記·托夢》:“這廟中又無壁落,況無燈火薦蓆,怎麼歇得。”


見“ 薦席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從漢語詞典學角度分析,“薦席”一詞屬于古漢語詞彙,其詳細釋義如下:

一、字源與本義 “薦席”為并列式複合詞:

  1. 薦(薦):本義指草席、草墊。《說文解字·艸部》:“薦,獸之所食艸……一曰薦席也。”段玉裁注:“薦席謂艸席也。” 可見“薦”本身即有草席義。
  2. 席:本義指用草、竹篾等編織的坐卧鋪墊用具。《說文解字·巾部》:“席,藉也。” “薦”與“席”同義複用,強調其材質(草編)與功能(鋪墊)。

二、核心釋義 “薦席”指用草、蒲草等編織而成的席子或墊子,主要用于坐卧鋪墊。其核心特征在于:

  1. 材質:天然草本植物(如蒲草、燈心草、蔺草等)。
  2. 功能:作為坐具、卧具或鋪墊物,提供基本的隔離、防潮與舒適作用。
  3. 屬性:相較于更精緻的竹席、簟席,薦席通常被視為較為粗糙、樸素、低成本的鋪墊物。

三、文獻例證與引申 該詞多見于先秦至漢代文獻:

  1. 指代草墊/草席:
    • 《莊子·齊物論》:“民寝則居居,覺則于于……麋鹿食薦。” 此處“薦”即指草,引申為草席、栖息地。《莊子·齊物論》
    • 《周禮·春官·司幾筵》:“掌五幾五席之名物,辨其用與其位。” 鄭玄注:“五席:莞席、藻席、次席、蒲席、熊席。” 其中藻席、蒲席等即屬薦席類。《周禮·春官·司幾筵》
  2. 象征簡樸與卑賤:
    • 因其材質普通、制作簡易,“薦席”常與“茵褥”、“錦衾”等華美卧具對比,象征樸素的生活或低微的地位。如古人守喪時“寝苫(草墊)枕塊”,即用薦席以示哀戚。

四、現代使用 “薦席”作為獨立詞彙在現代漢語中已罕用,其含義多被“草席”、“蒲席”等更具體的名稱取代。但在研究古代文獻、禮儀制度或涉及曆史場景描述時,仍需理解其本義。

權威參考來源:

  1. 《說文解字》 (漢·許慎撰):漢字字源學經典,明确“薦”、“席”本義。中國最權威的字書之一。
  2. 《說文解字注》 (清·段玉裁注):對《說文》的權威闡釋,詳解“薦席”之義。
  3. 《周禮》 (儒家經典):記載古代禮制,涉及“席”的種類與使用,反映其社會功能。
  4. 《莊子》 (戰國·莊子及其後學):先秦道家典籍,提供“薦”在自然語境中的用例。
  5. 《漢語大詞典》 (大型曆史性漢語語文辭典):系統收錄“薦席”詞條并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

“薦席”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文獻中有以下解釋:

一、基本含義

“薦席”指墊席或席子,主要用于鋪墊或坐卧。例如《初刻拍案驚奇》中提到“揭起薦席”發現物品的場景。部分文獻中亦寫作“薦蓆”(“蓆”為“席”的異體字)。

二、文獻出處

  1. 《說苑·正谏》(漢·劉向)提到“布薦席陳簠簋”,描述鋪設席子的禮儀場景。
  2. 《江淮異人錄》(宋·吳淑)記載火焚後“薦席無焦”,強調其材質特性。
  3. 《初刻拍案驚奇》(明)中通過“薦席”隱藏物品,體現日常使用場景。

三、其他寫法與延伸

“薦席”在古漢語中主要指鋪墊用的席子,常見于生活場景或禮儀記載。若需進一步了解相關文獻片段或成語(如“章甫薦履”),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

别人正在浏覽...

奧蘭冰原逼窄不容口捕頭踩追車戶吹呼刺劍辭書大壑殚悶得閑東華真人砘車二事風長鳳鶴豐年兆高巍規陷旱情皡天上帝禾本科賀新郎怙親忽隱忽現嘉耗截發捐國婪酣量材録用馬班滿江紅(怒發沖冠)漫戲駡題沒嘴葫蘆末尼教慕侶幕牆念書鋪調卡脖子潛襲洽熟窮郊騎竹人厄翣毛手到拿來手親眼便水霸述祖厮濫鐵錢蛇頑惰晩實先決遐陬斜玉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