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法政的意思、法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法政的解釋

(1).法律和政令。《管子·明法解》:“法政獨出於主,則天下服德。”《孔子家語·執辔》:“官屬不理,分職不明,法政不一,百事失紀曰亂。”

(2).指法律和政治。 胡適 《<吳虞文錄>序》:“ 吳先生 是學過法政的人,故他的方法與 獨秀 稍不同。”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法政”是漢語中一個曆史積澱深厚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四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法政”由“法”(法律)與“政”(政治、行政)構成,指代法律與政治相結合的治理體系。在《現代漢語詞典》中定義為“法律和政事的合稱”,特指國家通過法律規範治理政務的制度和實踐(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二、曆史沿革

該詞在清末民初成為制度變革的核心概念。1906年清政府頒布《奏定學堂章程》,首次設立“京師法政學堂”,标志着現代法學與行政學教育體系的建立(來源:《清史稿·選舉志》)。這一時期“法政”多指代西方憲政制度與法律體系的引進實踐。

三、現代應用

當代語境下主要應用于兩方面:

  1. 學科領域:指法學與政治學的交叉學科,如高校“法政學院”涵蓋法學、行政管理、國際關系等專業(來源: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
  2. 實務範疇:指依法行政的具體實踐,包括制定法規(立法)、執行政令(執法)、司法審判等國家治理行為。

四、相關概念

常與“憲政”“法治”形成概念群,但存在差異:“憲政”強調憲法框架下的權力制衡,“法治”側重法律至上原則,而“法政”更突出法律與行政的交互作用機制(來源:《中國大百科全書·法學卷》)。

網絡擴展解釋

“法政”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法政”由“法”(法律)和“政”(政令/政治)組合而成,核心指法律與政令的結合,強調依法治國、政令公正及法律權威。它既體現法律在國家治理中的核心地位,也要求政府行為需合法、有序。

二、詞源與經典出處

  1. 古代文獻

    • 《管子·明法解》提到“法政獨出于主,則天下服德”,強調法律政令需由君主統一制定。
    • 《孔子家語·執辔》指出“法政不一,百事失紀曰亂”,說明法律政令不統一會導緻混亂。
  2. 近現代用法
    胡適在《吳虞文錄》序言中以“法政”指代法律與政治的結合,反映其延伸至現代政治學領域。

三、應用場景

四、常見誤解

需注意,“法政”與“法醫”“偵探”無關,部分非權威來源的混淆解釋應謹慎對待。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曆史背景,可參考《管子》《孔子家語》等典籍,或查閱法學、政治學相關研究。

别人正在浏覽...

襃封賓從博碩餐松啖柏怅悼長繩系景蟬冠豸繡忡惙穿過楮翰怠緩待兔守株定所二十五絃二項式翻飛風澤浮疎福飨蓋冒幹具觀瞻棍精寒曉寒浞華工黃景仁咎惡及晬攫殺開班控攝困惾連比量筒榴彈炮落選律準内家官蔫巴狃習硼砰其那欽邳任鄙饪熟柔婉梢工飾兵石承水到魚行蜀綉填報通天犀土地祠吞暴土談塗鴉五色花子掀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