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oor handwriting;scribblings or drawings;chicken tracks;scrawl] 比喻書法拙劣或胡亂寫作(多用做謙辭)
尚欲勉強塗鴉,以求指教。——《鏡花緣》
唐 盧仝 《示添丁》詩:“忽來案上翻墨汁,塗抹詩書如老鴉。”後因以“塗鴉”比喻書畫或文字稚劣。多用作謙詞。 明 管時敏 《墨窗為越人趙撝謙賦》:“我嗟塗鴉手如棘,屢欲從君問奇畫。”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嬌娜》:“先生不棄頑兒,遂肯賜教。小子初學塗鴉,勿以友故,行輩視之也。”《孽海花》第十四回:“這是小女塗鴉之作,賢弟休要見笑。”
“塗鴉”一詞具有多重含義,主要分為傳統釋義和現代藝術概念兩類:
謙辭用法
源自唐代盧仝《添丁詩》典故,形容書法或寫作拙劣。盧仝用“塗抹詩書如老鴉”描述兒子亂寫亂畫的行為,後演變為自謙之詞,如《鏡花緣》中“尚欲勉強塗鴉,以求指教”。
字面含義
“塗”指隨意塗抹,“鴉”泛指顔色,合指隨意塗抹色彩的行為。
起源與發展
英文“Graffiti”源于意大利語“Graffita”(亂寫),20世紀60年代起源于美國街頭,逐漸演變為包含文字、符號、3D寫實、卡通等元素的視覺藝術,強調色彩沖擊與個性表達。
表現形式
傳統“塗鴉”體現文人謙遜态度,而現代塗鴉被視為反叛與自由的象征,兼具藝術價值與社會批判性。兩者雖語境不同,但均反映了人類對自我表達的追求。
塗鴉是指在紙張、牆壁或其他表面上隨意塗畫的一種藝術形式。塗鴉通常以簡單的線條、形狀或文字表示,以表達作者的想法、情感或觀點。塗鴉常常被認為是一種具有非官方和非正式性質的藝術表達方式。
塗鴉的拆分部首是氵(shuǐ),也就是“水”的水部。塗鴉共有10畫。
“塗鴉”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唐代韓愈的《進學解》中。當時的塗鴉是指“用筆抹墨以飾文稿”的行為。後來,隨着藝術的發展,塗鴉逐漸演變為一種現代藝術形式,用來描述在公共場所或私人物品上塗畫的行為。
塗鴉的繁體字為塗鴉。
在古時候,塗鴉的寫法有所不同。按照《說文解字》的記載,其古代的寫法為“⺡乇”,由兩個部首組成。
1. 他在課本的空白處塗鴉了一幅有趣的漫畫。
2. 牆上的塗鴉給整個街區增添了一抹色彩。
塗鴉牆、塗鴉藝術、塗鴉本、塗鴉筆、塗鴉風格。
塗鴉的近義詞包括塗寫、塗畫、塗飾、塗抹。
塗鴉的反義詞是整潔。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