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華工的意思、華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華工的解釋

舊時指在國外做工的 中國 工人。 清 黃遵憲 《逐客篇》:“ 光緒 六年, 合衆國 乃遣使三人來商訂限制 華 工之約……議院遂藉約設例禁止華工。” 魯迅 《華蓋集·十四年的“讀經”》:“儒者們引為勞績的,倒是那大抵目不識丁的華工。”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華工"是漢語中對"華人勞工"的特定指稱,主要指19世紀至20世紀初遠赴海外從事體力勞動的華人群體。該詞在《現代漢語詞典》中被定義為"舊時指在國外做工的中國工人",其内涵包含三個維度:

  1. 曆史背景

    特指1840年鴉片戰争後至1943年間,被西方列強通過契約勞工形式招募至美洲、澳洲、東南亞等地的中國勞工。據中國華僑曆史博物館記載,僅1847-1874年間就有約25萬華工參與美國橫貫大陸鐵路建設。

  2. 職業特征

    主要從事鐵路修築、礦産開采、種植園勞作等高風險、高強度工種。加拿大國家檔案館資料顯示,1880年代參與加拿大太平洋鐵路建設的1.5萬名華工中,傷亡率高達10%。

  3. 社會境遇

    這類群體常遭受系統性歧視,如美國1882年《排華法案》和澳大利亞"白澳政策"都曾對華工權益造成嚴重侵害。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僑彙項目"研究指出,華工群體累計創造了超過50億美元的經濟價值,卻長期處于社會底層。

該詞在《辭海》中被歸入"華僑史"詞條,強調其作為早期移民先驅的曆史地位。《中國大百科全書·民族卷》将其定義為"近代跨國勞動力遷移的特殊群體",具有鮮明的時代烙印和民族記憶特征。

網絡擴展解釋

“華工”一詞在不同語境下有不同的含義,需結合曆史背景和現代用法綜合理解:

一、曆史語境:海外務工的華人勞工

  1. 基本定義
    指19世紀至20世紀初在海外從事體力勞動的中國工人,尤其在東南亞、美洲等地,是華僑的重要組成部分。
  2. 曆史背景
    • 清代鴉片戰争後,大量華工被殖民者以契約形式拐賣至國外,從事采礦、鐵路修建等艱苦勞動。
    • 據記載,19世紀僅東南亞的華工數量已超過700萬,以福建、廣東籍為主。
  3. 社會影響
    相關事件如1882年美國《排華法案》限制華工入境,魯迅等文人也曾在作品中提及華工群體的困境。

二、現代用法:華南理工大學的簡稱

三、其他含義(較少見)

總結

“華工”需結合語境判斷:曆史層面特指海外勞工群體,現代多用于高校簡稱。若需進一步了解華南理工大學詳情,可參考其官網或權威教育平台。

别人正在浏覽...

杯圈庇陰采香迳徹白誠至金開陳狀擔簦德施刁拐疊出杕社方歅樊亂紛劇黻佩幹紀公符構綴關洛貴人貴望谷稼孤孑黃龍誓灰慘回檻回彈駕海解桎繼繼繩繩盡信書不如無書卷煙累卵之危梁潁林下風緻六祈馬匹眉睫之禍麪木暝煙叛國錢包牆頭詩青筇杖青篛戎轸聲稱勝引視如敝屣師友祭酒戍督瞬間堂尊推捱頑劣頑尊寤寐求之五正溪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