怠緩的意思、怠緩的詳細解釋
怠緩的解釋
松懈,松弛。《三國志·蜀志·李恢傳》:“時 恢 衆少敵倍,又未得 亮 聲息,紿謂南人曰:‘官軍糧盡,欲規退還……’南人信之,故圍守怠緩。”《二刻拍案驚奇》卷五:“ 開封府 大尹奉得密旨,非比尋常訪賊的事,怎敢時刻怠緩?” 清 李漁 《奈何天·助邊》:“白簡宜加,怠緩催科署不差。祗為着蒼黔凋蔽,水旱頻仍,比戶嗟呀!”
詞語分解
- 怠的解釋 怠 à 懶惰,忪懈:怠惰。怠倦。怠工。懈怠。 輕慢,不尊敬:怠傲。怠慢。 筆畫數:; 部首:心; 筆順編號:
- 緩的解釋 緩 (緩) ǎ 慢,與“急”相對:緩步。緩行(妌 )。緩慢。遲緩。 延遲:緩刑。緩辦。緩役。緩征。刻不容緩。 放松,松弛:緩和。緩沖。緩解(?)。和緩。 蘇醒,恢複:緩氣。緩醒。 慢徐疾急 筆畫數:
網絡擴展解釋
“怠緩”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松懈、松弛,通常指行動或态度上的懈怠、遲緩。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拼音:dài huǎn
- 詞義:形容做事不積極、拖延松懈的狀态,或指事物因缺乏緊迫感而進展緩慢。
例句:
- 《三國志·蜀志·李恢傳》提到“圍守怠緩”,指防守因松懈而出現漏洞。
- 清代李漁《奈何天·助邊》中“怠緩催科”指征稅工作因拖延而未完成。
二、用法與語境
- 行為描述:多用于批評态度散漫或效率低下。
如《二刻拍案驚奇》中“開封府大尹……怎敢時刻怠緩?”強調不敢松懈。
- 軍事與策略:常見于曆史文獻,描述防守或行動的松弛。
如例句中“叛軍圍守怠緩”即因輕敵而放松戒備。
三、近義詞與反義詞
- 反義詞:急速、緊迫、嚴緊。
- 近義詞:懈怠、遲緩(需結合語境使用,未在搜索結果中直接提及)。
四、權威來源
- 漢典、滬江詞典等均将其定義為“松懈”,例句多出自經典文獻。
- 網絡釋義(如百度百科)與傳統詞典一緻,無歧義。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出處或擴展用法,可參考《三國志》《二刻拍案驚奇》等原著,或查閱标注的網頁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怠緩(dai lǎn)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指懶散、懈怠或遲緩的狀态或行為。它的拆分部首是“手”和“牙”,共有12個筆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秦漢時期。
在繁體字中,怠緩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仍然是「怠緩」。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是現代使用的寫法基本沒有變化。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他怠緩地完成了工作,導緻項目延遲。
2. 學生因為怠緩而錯過了考試。
3. 她的怠緩态度讓老師很失望。
與怠緩相近的詞語有懶惰、懶散、懶惰等。反義詞則包括勤勉、積極、迅速等。
希望這些回答對你有幫助!如果你有任何其他問題,我會樂意繼續幫助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