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怠緩的意思、怠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怠緩的解釋

松懈,松弛。《三國志·蜀志·李恢傳》:“時 恢 衆少敵倍,又未得 亮 聲息,紿謂南人曰:‘官軍糧盡,欲規退還……’南人信之,故圍守怠緩。”《二刻拍案驚奇》卷五:“ 開封府 大尹奉得密旨,非比尋常訪賊的事,怎敢時刻怠緩?” 清 李漁 《奈何天·助邊》:“白簡宜加,怠緩催科署不差。祗為着蒼黔凋蔽,水旱頻仍,比戶嗟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怠緩”是漢語中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懈怠遲緩”,多用于描述行為或态度上的松散拖延狀态。根據《漢語大詞典》解釋,“怠”意為松懈、懶散,“緩”指遲緩、拖延,二者組合後強調因主觀懈怠導緻行動或反應不及時。例如《現代漢語詞典》指出該詞常見于批評工作進度或任務執行不力的情況,如“工程怠緩恐誤工期”。

從詞源看,“怠”字最早見于金文,本義為輕慢、不敬,後引申為懶散;“緩”在甲骨文中從糸(絲)從爰,表示松弛絲線,後指時間或動作的延遲。兩者結合後,詞義從具體動作延展至抽象的行為态度。在實際語境中,《辭海》标注其多用于書面語,常與“勤勉”“迅捷”等詞形成對比。

典型用例可見于公文書信,如“處理政務不可怠緩”(《古代公文選注》),強調事務處理的緊迫性。近義詞“怠慢”側重态度輕視,“遲緩”偏重客觀速度,而“怠緩”兼具主觀懈怠與客觀拖延的雙重屬性。

參考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怠緩”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松懈、松弛,通常指行動或态度上的懈怠、遲緩。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二、用法與語境

  1. 行為描述:多用于批評态度散漫或效率低下。

    如《二刻拍案驚奇》中“開封府大尹……怎敢時刻怠緩?”強調不敢松懈。

  2. 軍事與策略:常見于曆史文獻,描述防守或行動的松弛。

    如例句中“叛軍圍守怠緩”即因輕敵而放松戒備。


三、近義詞與反義詞


四、權威來源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出處或擴展用法,可參考《三國志》《二刻拍案驚奇》等原著,或查閱标注的網頁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安靖榜門賣官迸連滭沸并蒂芙蓉藏府觇覽承領稱與扯手斥疏吹肚魚調配地氣東非東汜對比度鋒火憤慨粉蒸肉國賓館黃土道會上活地圖或疑家夫人結繩警發精鋼金椀金硯九儒十丐孔目瀾澳靈便流離播越麽陋棉織品彌節名落孫山毆傷憑欄樵歌七大八小其命維新輕妝色調蛇牀瘦悴水分說死說活肆駡梼昧天空題升屠伯徒單污七八糟梧丘之魂無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