襃封的意思、襃封的詳細解釋
襃封的解釋
亦作“褒封”。褒獎封賞。 明 楊柔勝 《玉環記·韋臯得真》:“喜别來已得身榮顯,勳名震動功不淺,候聖旨褒封衣錦旋。”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十二:“先生請大母命,循例乞褒封,據地哀陳,始獲焚黃祔廟。”
詞語分解
- 襃的解釋 襃 ā 同“褒”。 筆畫數:; 部首:衣; 筆順編號:
- 封的解釋 封 ē 密閉,使跟外面隔絕:封閉。密封。封口。封存。封條。封貯。封面。封底。封鎖。封頂。冰封雪飄。封山育林。 用來裝信、錢等物的紙套:信封。賞封。 帝王把土地或爵位給予親屬或臣僚:封侯。封君(領有封地
網絡擴展解釋
“襃封”是一個較為罕見的古漢語詞彙,其含義與用法可通過以下分析理解:
一、基本釋義
“襃封”拼音為bāo fēng,意為褒獎封賞,指古代帝王對臣民功績或品德的表彰與賜封。
- 襃:通“褒”,意為嘉獎、贊揚。
- 封:指賜予爵位、土地或榮譽,如“封侯”“封賞”(參考“封”的常見義項)。
二、文獻引證
- 明代楊柔勝《玉環記·韋臯得真》中提及:“候聖旨褒封衣錦旋”,指等待皇帝下旨表彰功績并賜予榮歸。
- 清代陳康祺《郎潛紀聞》記載:“循例乞褒封”,說明通過正式流程請求封賞。
三、字源與結構
- 襃:古體字,與“褒”同源,字形含“衣”部,象征以華服示嘉獎。
- 封:甲骨文中象形為“植樹為界”,引申為分封土地或爵位。
四、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曆史文獻或古典文學中,描述帝王對功臣、賢士的嘉獎,如戰功、忠孝等,現代漢語已較少使用。
建議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辭源》等權威辭書,或結合具體古籍用例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襃封(bāo fēng)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封賞有功或有功德之人。襃封的部首是衣,它的筆畫數是11。
襃封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封賞制度在先秦時期就已經存在。當時,君主會以封地和爵位來獎勵那些對國家做出傑出貢獻或有特殊貢獻的人。襃封作為一種封賞的方式,用來表彰那些有功勳或有功德的人。
襃封在繁體字中是「褒封」,字形上的變化主要是結構上的差異,變成了褒封的形式。
根據古代漢字的書寫規範,襃封的古時候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它的上部是由衤表示,下部是由風組成,而且在上部的右側有一個小橫,表示另一個字的聲音。這個字的古時候寫法可以通過考古學研究和古代文獻來了解。
以下是一個例句:
他因為出色地完成了任務,得到了國家的襃封。
襃封還可以組成其他詞語,如襃賞、襃譽等。近義詞包括榮耀、嘉獎,而反義詞則有懲罰、責罰等。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向我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