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襃封的意思、襃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襃封的解釋

亦作“褒封”。褒獎封賞。 明 楊柔勝 《玉環記·韋臯得真》:“喜别來已得身榮顯,勳名震動功不淺,候聖旨褒封衣錦旋。”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十二:“先生請大母命,循例乞褒封,據地哀陳,始獲焚黃祔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襃封”是一個漢語詞彙,屬于古漢語用法,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常用。其含義可以從字源和古代用法兩方面進行解釋:

一、 字形與字義解析

  1. “襃” (bāo): 此字是“褒”的異體字或古寫形式。本義指衣襟寬大,引申為贊揚、嘉獎、稱揚。《說文解字·衣部》:“襃,衣博裾。從衣,省聲。”段玉裁注:“博裾謂大其袌(懷抱)也。引伸之為凡大之稱,為褒美之稱。” 其核心意義在于給予高度的肯定和榮譽。
  2. “封” (fēng): 本義指在土堆上種植樹木以劃定疆界,引申為帝王授予臣子土地、爵位或名號的行為。如封侯、封爵、封賞等。其核心意義在于君主賜予臣下某種地位、榮譽或利益。

二、 “襃封”的合義

将“襃”與“封”結合,“襃封”一詞的含義非常明确:

總結核心含義:

“襃封”指古代帝王為了表彰、嘉獎臣子或其親屬(尤其是已故者)的功勳、德行或貢獻,而特别賜予爵位、谥號、封號等榮譽性稱號的行為。 它強調的是君主自上而下給予的、帶有高度褒揚性質的榮譽性封贈。

三、 曆史背景與文化意義

“襃封”制度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禮儀制度和官僚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屬于“谥法”和“封贈”制度的範疇。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對“襃”字有詳細解釋,明确其為“褒”的古字或異體字,釋義包含“嘉獎,稱贊”及“衣襟寬大”等義項。對“封”的釋義包含“帝王以爵位、土地、名號賜人”等義項。該詞典是收錄漢字和詞語最全、釋義最權威的工具書之一。來源:《漢語大詞典》。
  2. 《辭源》 (商務印書館):作為一部主要收錄古漢語詞彙的大型辭書,對“褒”的解釋包含“贊美,嘉獎”義,對“封”的解釋包含“帝王授予臣子土地或爵位”義。其釋義注重追溯詞源和古義。來源:《辭源》。
  3. 王力《古代漢語》 (中華書局):在介紹古代文化常識、職官制度、禮儀制度時,會涉及封爵、谥法等概念,其中“褒封”所體現的精神和具體形式(如追贈、谥號)是重要内容。該書是學習古漢語的經典教材,具有很高的學術權威性。來源:王力《古代漢語》。

網絡擴展解釋

“襃封”是一個較為罕見的古漢語詞彙,其含義與用法可通過以下分析理解:

一、基本釋義

“襃封”拼音為bāo fēng,意為褒獎封賞,指古代帝王對臣民功績或品德的表彰與賜封。

二、文獻引證

  1. 明代楊柔勝《玉環記·韋臯得真》中提及:“候聖旨褒封衣錦旋”,指等待皇帝下旨表彰功績并賜予榮歸。
  2. 清代陳康祺《郎潛紀聞》記載:“循例乞褒封”,說明通過正式流程請求封賞。

三、字源與結構

四、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曆史文獻或古典文學中,描述帝王對功臣、賢士的嘉獎,如戰功、忠孝等,現代漢語已較少使用。

建議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辭源》等權威辭書,或結合具體古籍用例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

阿閣愛網比肩繼踵不置可否遲廻從輕發落刀幾嫡系扼腕抵掌犯暴方位費言告至給扶汞砂國恤鼓舞伎盍如歡鬧混淪火名奸兆挢發較刻箕畚解發戢孴矜異棘澀谲悍抗逆寬洪大量款目糧行鹂鹒錨鍊錨爪媚豬瞑子裡默窺袍铠樸渥裒類洽客齊齊秋還人世間容堂省覽舍身崖時形樞憲頹運薇垣五辛鮮膏顯民攜拯系風捕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