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witzer] 一種火炮,其身管比同口徑的其他火炮為短,射角較高,初速中等,能射擊彈道低平的火炮所打不着的目标
一種炮管比加農炮短、初速小、彈道彎曲的火炮。可以射擊各種地形上不同性質的目标。 劉白羽 《北京的春天》:“在這裡受檢閱的包括野戰步兵、警衛部隊、坦克、榴彈炮、山野炮、高射炮和摩托化部隊。”
榴彈炮是一種以彈道彎曲、射角大、射程靈活為特點的火炮,主要用于打擊隱蔽目标和複雜地形目标。以下是綜合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榴彈炮炮管較短,初速中等,彈道彎曲。其設計特點使其能夠通過高射角(可達70°)發射炮彈,攻擊低平彈道火炮無法覆蓋的遮蔽物後方目标。
結構特點
戰術用途
主要用于摧毀敵方工事、雷區、障礙物及殺傷有生力量。配用彈種多樣,包括殺傷彈、爆破彈、破甲彈等,適應多種作戰需求。
與加農炮的區别
加農炮彈道平直,以直射打擊裝甲目标為主;而榴彈炮彈道彎曲,適合曲射攻擊隱蔽目标。兩者常通過“加榴炮”結合功能,實現任務切換。
曆史與發展
17世紀起源于歐洲,一戰期間因成本低、戰術適應性強而廣泛應用。現代榴彈炮多為自行火炮,兼具機動性與火力覆蓋能力。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型號或技術參數,可參考軍事專業資料或權威百科。
《榴彈炮》是一個軍事術語,指的是一種可以發射榴彈的大型火炮。榴彈是一種炸彈,内部填充有高爆炸藥,可以在接觸目标後爆炸,造成廣泛的殺傷力。榴彈炮在軍事戰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對敵人的陣地、戰車和人員造成重大破壞。
《榴彈炮》這個詞可以拆分成三個部分:木、火、并。其中“木”為主要部首,表示與木材相關;“火”是旁邊部首,表示與火炮、炸彈相關;“并”是另一個旁邊部首,沒有明确的含義與該詞相關。根據部首的筆畫,可以分别是4、4、5。
《榴彈炮》這個詞的來源比較晚,最早出現在現代漢語中。它通常作為軍事術語使用,用來描述那種可以發射榴彈的大型火炮。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并沒有太大的區别。
在古代,沒有明确與《榴彈炮》對應的漢字或詞語。然而,古代的兵器中有類似榴彈原理的使用方法,例如使用箭矢插入特制的炸藥來攻擊敵人。
1. 軍隊使用榴彈炮轟炸了敵人的陣地。
2. 這種榴彈炮的射程非常遠,可以覆蓋廣闊的目标區域。
組詞:火炮、火箭炮、炮彈、炸彈
近義詞:重炮、加農炮、迫擊炮
反義詞: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