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inued proportion][數]∶這樣一種比例:其中每一個比值的後項是下一個比值的前項(如4∶8=8∶16=16∶32)
(1).連接。《淮南子·修務訓》:“堀虛連比,以像宮室。”《明史·餘子俊傳》:“東起 清水營 ,西抵 花鳥池 ,延袤千七百七十裡,鑿空築牆,掘塹其下,連比不絶。” 郭沫若 《水調歌頭·訪大邑收租院》詞:“地獄水牢連比,短劍長刀無數,隨意斷人頭。”
(2).指連續。 明 夏完淳 《南都大略》:“ 大鋮 一用,小人連比而進。”
(3).幾個數連續相比,如2、7、9這三個數的連比為2:7:9。
“連比”是數學中的一個術語,指三個或三個以上的數按照特定順序組成的比例關系,通常用冒號分隔,例如 ( a:b:c )。以下是詳細解釋:
連比表示多個量之間的連續比例關系。例如,若甲、乙、丙三者的比為 ( 2:3:4 ),則說明甲、乙、丙的比例依次為2份、3份、4份。這種比例關系常用于分配問題或描述多個變量間的關聯性。
連比可以通過約分或統一中間項來簡化:
連比常用于解決分配問題或幾何問題:
單比僅涉及兩個數的比較(如 ( a:b )),而連比擴展至三個及以上數的比例關系,需保持各部分的連貫性。
若需進一步探讨特定領域的用法(如文學或網絡語境),建議補充上下文以便更精準解釋。
連比是一個漢字詞,主要用作動詞,意為“不斷地比較、對比”。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辶”部,表示“走”的意思,右邊是“比”部,表示“比較”的意思。連比的總共有7個筆畫。
連比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字林》一書中。在古時候,連比的寫法略有不同,使用的是繁體字“連比”。繁體字通常在台灣、香港等地區使用。
古時候的連比,在書寫上有一些差異。它的結構稍微更加複雜,主要區别在于一些筆畫的形狀和順序。但是,總體來說,古時候的連比與現代連比的意義保持一緻。
這裡是一些關于連比的例句:
1. 他總是喜歡連比自己和别人的能力。
2. 這本書與另一本書之間有很多需要連比的地方。
一些與連比相關的詞語:
1. 比較
2. 對比
3. 對照
4. 評比
5. 比量
連比的近義詞是比較、對比、對照,它們都表示比較兩個事物之間的異同之處。相反,反義詞可以是不比較、非對比,表示不進行比較或對比。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