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占卜器具。因以楓木為蓋,棗木為底盤,故稱。 唐 張鷟 《龍筋鳳髓判·太蔔》:“楓天棗地,觀倚伏於無形;方智圓神,察幽明於未兆。”《埤雅·釋木》:“所謂丹楓,其材可以為式。《兵法》曰‘楓天棗地,置之槽則馬駭,置之轍則車覆’是也。舊説楓之有癭者,風神居之……故造式者以為蓋也,又以大霆擊棗大載之。所謂楓天棗地,蓋其風雷之靈在焉,故能使馬駭車覆也。” 明 陳繼儒 《枕譚·楓天棗地》:“ 張文成 《太蔔判》有楓天棗地之語,初不省所出,後見乃《六典》‘三式’,雲‘六壬卦局,以楓木為天,棗心為地’,乃知 文成 用此。”
“楓天棗地”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文獻中有所差異,但核心解釋如下:
楓天棗地指古代占卜器具,以楓木為蓋、棗木為底盤制成。這種組合被認為蘊含風雷之靈,具有神秘力量。例如《六典》記載:“六壬卦局,以楓木為天,棗心為地”,說明其與占卜術數密切相關。
部分非權威資料(如)将其解釋為“形容風景優美、土地富饒”,但此說法缺乏古籍支持,可能為現代引申或誤讀。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龍筋鳳髓判》《埤雅》等古籍原文。
《楓天棗地》是一個成語,意為“棗樹地裡的紅楓樹”,形容深山中的景色秀美如畫。
《楓天棗地》一詞的拆分部首為木和目,總共有12畫。
《楓天棗地》來源于《荷包招親》一劇,該劇由晉江市明溪縣劇團編創并演出。劇中描寫了一個土家族婦女在荒山中種植花卉樹木,并用了“槐樹石棚變灰黃,楓天棗地換新裝”來形容她經營得不亦樂乎,而引發人們對美好自然環境的向往。
《楓天棗地》的繁體字為《楓天棗地》。
在古時漢字寫法中,楓字是由“木”和“風”組成的,意為風吹動樹木,樹葉搖曳的樣子。
遊子回谷底,唯見楓天棗地。
楓葉、楓樹、棗樹、天地、秀美、紅楓
風景如畫、美不勝收、美輪美奂、山清水秀
荊棘叢生、荒涼一片、一片荒蕪、景色平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