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絶如線的意思、不絶如線的詳細解釋
不絶如線的解釋
1.亦作"不絶若縷"。亦作"不絶如縷"。
2.形容局勢危急,象差點兒就要斷掉的線一樣。
3.形容子孫衰落或後繼者稀少。
4.形容聲音或思緒微弱。
詞語分解
- 不的解釋 不 ù 副詞。 用在動詞、形容詞和其它詞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語素前面,構成形容詞: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謙)。不刊(無須修改,不可磨滅)。不學無術。不速之客。 單用
- 線的解釋 線 (綫) à 用絲、棉、麻、金屬等制成的細長可以任意曲折的東西:絲線。棉線。線圈。線材。線繩。 幾何學上指一個點任意移動所構成的圖形:直線。曲線。線條。 像線的東西:光線。視線。線索(.事情的頭緒或
網絡擴展解釋
“不絶如線”(也作“不絶如縷”“不絶若線”)是一個漢語成語,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
1.形容局勢危急
指形勢像差點要斷掉的線一樣,岌岌可危。例如:
- 《公羊傳·僖公四年》提到“中國不絶若線”,比喻中原地區受外族威脅的危機。
- 《淮南子·要略訓》記載春秋時期齊桓公面臨的局勢:“中國之不絶如綫”。
2.形容子孫衰落或後繼者稀少
多用于家族或事業傳承瀕臨斷絕的情況。例如:
- 《漢書·高惠高後文功臣表》記載漢代功臣後裔“稍益衰弱,不絶如綫”。
- 唐代柳宗元在書信中感歎家族“嗣續之重,不絶如縷”。
3.形容聲音或思緒微弱
指聲音餘韻悠長或思緒連綿不斷但微弱。例如:
- 蘇轼《赤壁賦》中“餘音嫋嫋,不絶如縷”描寫箫聲的悠遠。
- 冰心在散文中用“乙乙欲抽”形容思緒“不絶如縷”。
其他信息補充
- 結構用法:偏正式成語,中性詞,多作謂語、定語(如“局勢不絶如線”“不絶如線的聲音”)。
- 近義詞:危如累卵、岌岌可危;反義詞:固若金湯、後繼有人。
如需進一步溯源,可參考《漢典》《公羊傳》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不絶如線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比喻關系很密切或者事物延續不斷。這個成語的部首是糸(mì)和糹(sī),由于這兩個部首的形狀相似,所以可以将它們合稱為纟(sī)。不絶如線的筆畫數是5畫。這個成語來源于古代的記錄,當時人們用線來比喻一種延續不絕的關系,後來逐漸演變成了現在的成語。
在繁體字中,不絶如線的寫法與簡體字一樣。
古時候寫繁體字時,不絶如線的寫法會有一些變化。其中最明顯的就是線字的寫法,古時候将線字寫作線(xiàn)。
以下是不絶如線的例句:
1. 我們的友誼不絶如線。
2. 這個家族的血脈不絶如線。
3. 兒子繼承了父親的事業,延續了父子之間的血脈不絶如線。
一些組詞包括:延續、連續、持續。
與不絶如線近義的成語有:絡繹不絕、源源不斷。
與不絶如線相反的成語有:斷絕聯繫、中斷。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