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兕出柙的意思、虎兕出柙的詳細解釋
虎兕出柙的解釋
兕:犀牛一類的野獸;柙:關獸的木籠。虎、兕從木籠中逃出。比喻惡人逃脫或作事不盡責,主管者應付責任。
詞語分解
- 虎兕的解釋 虎與犀牛。比喻兇惡 * 的人。《論語·季氏》:“虎兕出于柙。” 漢 王逸 《九思·逢尤》:“虎兕争兮於廷中。” 宋 周密 《齊東野語·景定彗星》:“ 董宋臣 巨姦宄也,乃優縱之,以出虎兕之柙,人心怨
- 柙的解釋 柙 á 關閉猛獸的籠檻,亦指押解犯人的囚籠或囚車。 古同“匣”,收藏東西的器具。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虎兕出柙"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典籍的成語,具有深刻的比喻意義。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一、 出處與字面釋義
該成語最早出自《論語·季氏》:
"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椟中,是誰之過與?"
- 虎:老虎,猛獸。
- 兕:古代指犀牛(一說為雌犀),《說文解字》釋為"如野牛而青"的兇猛野獸。
- 柙:關猛獸的木籠。
- 字面意思:老虎和犀牛從籠子裡跑了出來。
二、 比喻義與核心内涵
其核心含義為:看守者的失職導緻了本應受控的兇險之物逃脫,造成禍患。 強調管理者或負責人未能盡到監管責任,緻使災禍發生。
- 責任歸屬:孔子以此質問冉有、季路,暗指季氏家臣(後引申為所有責任人)未能約束季氏的貪欲(如攻打颛臾),猶如看管者失職讓猛獸出籠。
- 後果嚴重性:"虎兕"象征強大的破壞力,"出柙"意味着失控,預示可能帶來嚴重災難或損失。
三、 用法與語境
常用于批評或問責場景:
- 問責失職:指主管人員、監管者因疏忽或無能導緻重大失誤、事故或不良後果。
- 局勢失控:形容本應被約束的危險力量(如權力、暴力、災禍)因管理不善而失去控制。
- 強調預防:反襯事前防範和嚴格監管的重要性。
四、 權威詞典釋義參考
- 《漢語大詞典》:釋為"虎、兕從木籠中逃出。比喻惡人逃脫或做事不盡責,主管者應負責任"。
-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釋義強調"看守者的失職"。
- 王力《古代漢語》:注解明确指出此句"比喻冉有、季路對季氏的行為應負責任"。
五、 現代意義
該成語在現代漢語中仍具生命力,常用于:
- 批評官員渎職、監管不力(如安全事故、金融風險)。
- 警示制度漏洞或執行松懈可能導緻的嚴重後果。
- 強調崗位責任與風險防範意識。
主要參考來源:
- 《論語·季氏》(中華書局點校本)
- 《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
- 王力《古代漢語》(中華書局)
-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網絡擴展解釋
“虎兕出柙”是一個源自《論語》的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 字面含義:老虎(虎)和犀牛一類的猛獸(兕)從關押的籠子(柙)中逃脫。
- 比喻意義:指因管理者失職,導緻惡人逃脫或局面失控,強調責任應由主管者承擔。
2. 出處與典故
- 來源:《論語·季氏》中孔子言:“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椟中,是誰之過與?”(虎兕逃出籠子、龜玉毀在盒中,是誰的過錯?)。
- 背景:孔子借此批評管理者未盡職責,強調制度執行的重要性,體現了儒家對責任與秩序的重視。
3. 用法與延伸
- 適用場景:多用于批評管理不善或失職行為,如法律執行不力導緻罪犯逍遙法外,或機構監管疏漏引發問題。
- 成語性質:中性詞,結構為主謂式,屬古代生僻成語,現代使用較少。
4. 相關成語
- 近義延伸:與“開柙出虎”(放縱壞人)、“分崩離析”(局面失控)含義部分關聯,但側重點不同。
5. 讀音與書寫
- 拼音:hǔ sì chū xiá(“兕”音同“四”,“柙”音同“匣”)。
總結來看,這一成語既包含對失職者的警示,也反映了古代儒家思想中對責任與秩序的深刻洞察。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論語》原文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暗線敗軍之将白蘭拜堂毖重材難餐啄沉冤齒牙馀慧大熊貓科谛曉東扶西倒兒郎偉宮館和彈鶴笙湟潦滉柱胡蘆迦蘭陁肩負潔疾節目單結體祭靈酒法九臯禽酒卮九征卷櫃絶種勒竹镂塵吹影每限米襄陽孽障蟠蛇屏條前不着村,後不着店謙飾棋局清節傾險欺貧愛富羣蟻附膻曲遂娆固喪話稅利水綠山青邃原鎖國政策縮重挑鬭提詞透骨圍棊誣拿閑争氣嘯吒風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