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名。凡十卷。 宋 元祐 七年诏以《淳化》、《秘閣》二帖未有之墨迹入石,為《秘閣續帖》。參閱 清 錢泳 《履園叢話·碑帖·宋刻》。
秘閣續帖是北宋時期官方編纂的書法叢帖,為《淳化閣帖》的補遺與續編。宋徽宗大觀三年(1109年),因《淳化閣帖》原版損毀且内容有限,朝廷以秘閣所藏曆代法書為基礎,由蔡京主持重刻增補,故又稱《大觀帖》。該帖共十卷,收錄魏晉至唐代名家書迹,包含王羲之《十七帖》、王獻之《十二月帖》等珍品,以摹刻精良、鋒棱畢現著稱,被米芾評價為“镌工技藝遠超淳化舊刻”。
其編纂背景與北宋“尚文”政策密切相關,反映了宋徽宗對書法藝術的推崇。據《宣和書譜》記載,秘閣續帖不僅補入内府新得墨迹,還對《淳化閣帖》中的訛誤進行了校訂,例如修正了原帖将“謝安書”誤題為“王獻之書”等問題。該帖原石早佚,現存拓本以故宮博物院藏宋拓殘卷最為珍貴,明代孫承澤《庚子銷夏記》稱其“紙墨淳古,筆法宛然”。
“秘閣續帖”這一詞彙存在兩種不同的解釋,需結合權威來源辨析:
根據高權威性來源():
提到該詞被引申為“繼承前人事業”的成語(),但這種用法較少見于權威典籍,可能源于後世對“續帖”字面的文學化引申,需注意與原始含義的區分。
建議在學術場景下優先采用第一種解釋,若涉及文學比喻需标注引申用法來源。
輩旅瀕近冊除斥題辭源寸光得國冬儲二視乏乏改移狗行狼心官情紙薄鬼瘧洪都拉斯華镳鴅吺黃龍飲黃篾舫荒政驩樂禍酷貨頭假拟劍戟森森盡美盡善吉祥天女跼足刻煉良細裡君麗缛裡山銘注密契謬巧陌生嗫嗫牛脍平配卻月壤童燃萁煮豆上賈設品什面濕澾澾絲恩發怨唐溪天窗田輸田正挑淩推唱妄自菲薄屋除五馬浮江五位閑厠諧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