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扇面對的意思、扇面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扇面對的解釋

亦稱“ 扇對 ”。舊體詩對偶格式之一。即隔句對:第一句對第三句,第二句對第四句。 宋 胡仔 《苕溪漁隱叢話前集·杜少陵四》:“律詩有扇對格,第一與第三句對,第二與第四對。如 少陵 《哭台州鄭司戶蘇少監詩》雲:‘得罪 台州 去,時危棄碩儒,移官 蓬閣 後,穀貴殁潛夫。’” 明 王世貞 《曲藻》:“對偶:有扇面對、重疊對、救尾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扇面對是中國古典文學中獨特的對仗形式,又稱"隔句對",指在四句詩文中,第一句與第三句對仗,第二句與第四句對仗,形成交錯呼應的結構。這種修辭手法最早見于《文心雕龍·麗辭》,其得名源于對仗句式如折扇展開般前後映照,在律詩、骈文中常見運用。

典型案例如白居易《夜聞筝》:"缥缈巫山女,歸來七八年。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弦。"其中首句"缥缈巫山女"與第三句"殷勤湘水曲"形成工對,第二句"歸來七八年"與第四句"留在十三弦"遙相呼應,通過時間量詞與樂器部件的對應,構建出立體的意象空間。

該術語在《漢語大詞典》(第二版)中有明确定義,收錄于"扇"字條目,指詩歌中對仗形式的一種特殊排列方式。中國社科院語言研究所編纂的《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也将此作為專業術語予以記載,強調其在古典文學創作中的重要地位。

參考來源: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
  2. 劉勰《文心雕龍·麗辭》
  3.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

扇面對,又稱“扇對”或“隔句對”,是舊體詩(尤其是律詩)中的一種特殊對仗形式。其核心特征為隔句相對,即第一句與第三句對仗,第二句與第四句對仗。以下是具體解析:


定義與形式


與其他對仗的區别

  1. 詩聯對:同一聯内兩句對仗(如“兩個黃鹂鳴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 扇面對:跨聯對仗,需四句完成兩組對偶。
  3. 鼎足對:三句互為對仗(如元曲中常見),與扇面對結構不同(注:此說法僅見于低權威網頁,需謹慎參考)。

應用與特點


注意

部分非權威資料(如、5)提到“三句相互對仗”的扇面對定義,但此說法與主流詩學術語不符,可能混淆了“鼎足對”與“扇面對”的概念,建議以權威來源為準。

别人正在浏覽...

白崖邊府窆石箥羅昌富赤鞭持籌處婦大晴天谛觀抖抖簌簌斷紙餘墨二郗奉盛紛難甘貴工字梁勾戲歸祭虹光潢潦護理員郊鄙交龍介意靜鞭金閨近門酒樽記月儁賢控持孔佐狂慧褲腳悃質連珠帳龍文埋汰瞞心昧己罵陣門插關溟誅穆穆純純爬沙欺僭人到中年日午三智五猜騷文山梯手紙松動投谒無地自厝誣告粅粅五音兒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