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貼運的意思、貼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貼運的解釋

貼補漕糧運輸的損耗部分。《清史稿·食貨志三》:“初,各省漕糧改為官收官兌,贈貼名稱, 山東 、 河南 謂之潤耗, 江蘇 、 安徽 謂之漕貼, 浙江 謂之漕截, 江西 、 兩湖 謂之貼運,其數多寡不一,隨糧徵給。”參見“ 貼贈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貼運”是清代漕運制度中的一項專用術語,指在征收漕糧時額外增加的部分,用于貼補運輸過程中的損耗。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貼運”屬于漕糧運輸的附加稅,主要用于彌補糧食在運輸過程中因水分蒸發、蟲蛀、散落等造成的自然損耗。這種制度在清代被稱為“贈貼”,不同地區名稱不同,如江西、兩湖地區稱“貼運”,山東、河南稱“潤耗”。

  2. 曆史背景與實施方式
    清代漕糧實行“官收官兌”政策,即由官府統一征收并運輸。由于運輸路途遙遠(如京杭大運河),損耗難以避免,因此需額外征收一定比例的糧食或銀錢作為補償。例如,《清史稿》記載,貼運的具體數額因省份而異,隨漕糧一同征收。

  3. 地區差異
    不同省份對運輸損耗的補貼名稱不同:

  1. 作用與意義
    貼運制度通過預先征收損耗部分,保障了漕糧運輸的穩定性,減少了官府因運輸虧損而承擔的風險,同時也反映了清代財政和物流管理的精細化特點。其具體操作可見于《清史稿·食貨志》及地方志記載。

如需更深入的曆史文獻考據,可參考《清史稿》或漕運專題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二

《貼運》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貼運》是一個漢語詞語,指的是給予某人祝福或為某人祈禱,希望他人能夠平安順利。

拆分部首和筆畫

《貼運》由2個部首組成,左邊為“钅”部,右邊為“雲”部。它共有10個筆畫。

來源

《貼運》一詞的來源比較難以考證,但在民間流傳已久。可以在中國的一些傳統節日、考試前、生日等場合,人們會互相貼上一些祝福或祈禱的字句,希望親友能夠平安、順利。這種行為就像是将祝福、祈禱貼在他人身上運氣一般,因此有了《貼運》這個詞的形成。

繁體

繁體字中,《貼運》可以寫作「貼運」。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漢字寫法中,貼運可以寫作“貼藴”。

例句

1. 在新年來臨之際,我們互相貼運,祝願大家幸福安康。

2. 考試前,同學們互相貼運,希望我們都能取得好成績。

組詞

貼字、貼畫、貼心、運氣。

近義詞

祝福、祈禱、願望。

反義詞

咒詛、詛咒。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