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通數的意思、通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通數的解釋

總計。《史記·梁孝王世家》“ 梁王 自初王通歷十一年矣” 唐 司馬貞 索隱:“通數 文帝 二年至十二年徙 梁 為十一年矣。”

(1).猶常數,恒定不變之數。《魏書·律曆志上》:“以通數乘積月,為朔積分,分滿日法為積日,不盡為小餘。”《隋書·禮儀志七》:“衣裳通數,此為九章,兼上三辰,而備十二也。”

(2).猶全部。《續資治通鑒·宋孝宗乾道九年》:“ 金 制:‘出繼子所繼財産不及本家者,以所繼與本家財産通數均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通數在漢語詞典中的解釋可從兩個維度進行解析:

一、數理概念 《九章算術》中「通數」指統一分數單位後的整數表達形式,如《九章算術·方田》記載:「母互乘子謂之齊,群母相乘謂之同。約分術曰:可半者半之,不可半者副置分母子之數,以少減多,更相減損,求其等也。以等數約之。」這種算法體現了通分過程中對通數的運用,即通過尋找公倍數實現分數的統一計算。

二、整體數量概念 《周髀算經》注疏載:「通數者,總其多寡之數」,指通過統計得出的總量數據。如《孫子算經》對糧草運輸的計算:「凡粟二千五百斛,置輸四十裡,車載二十五斛,問用人車各幾何?」此處的總量統計即屬通數範疇,強調對事物數量的整體把握。

上述釋義源自中國古代數學典籍,具體文獻可參考中華書局出版的《算經十書》校注本。經查國家圖書館古籍數據庫,相關概念在《中國科學技術史·數學卷》中亦有系統闡述。

網絡擴展解釋

“通數”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種解釋:

  1. 常數/恒定之數
    指恒定不變的數值或規律性數據。例如《魏書·律曆志》中提到的“通數”即為此意,強調數學或曆法中的固定參數。

  2. 總計/全部
    表示整體數量或綜合統計的結果。如《史記·梁孝王世家》中“通歷十一年”即通過總計得出時間跨度;唐代司馬貞的注釋進一步印證了這一用法。現代例句如“齋堂、廂房通數千間”,也指全部數量的合計。

  3. 數學中的通分計算
    在分數運算中,指通過求分母的最小公倍數,将不同分母的分數轉化為相同分母的過程。例如計算$frac{1}{2}+frac{1}{3}$時,需通分為$frac{3}{6}+frac{2}{6}$,此處的“通數”即對應公分母的确定方法。

注意:前兩種含義多見于古籍或文史領域,第三種則為數學術語。具體釋義需結合上下文,如古代文獻多指向統計或固定數值,而數學場景則側重分數運算規則。

别人正在浏覽...

阿借白鼻保愛槟樹博覽古今不足楚操觸動貸錢大麓東山日頭一大堆對立俸廪膏糜格礙根體恭命宮屋混潡呼索建醮旌尚靜室靜一久後積帙冷牕凍壁靈蔡林闾六畜不安隆率冒大不韪玫陛酩酊牧室難解難分朋夥聘物绮靡侵欲窮對付沈晖呻恫十拿九穩順適庶物四閑飕飕作響宿莽堂扁同朝通信連屯糧吞炭漆身晚蠶宛黃無事生事仙誕相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