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奉書的意思、奉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奉書的解釋

(1).手持君主的文書。《周禮·夏官·虎贲氏》:“若道路不通,有徵事,則奉書以使于四方。”

(2).猶言緻書,給人寫信。如:謹奉書以聞。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奉書"在漢語中是一個具有古典色彩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字源和用法兩個層面解析:

一、字義解析

  1. "奉":本義為"恭敬地捧着"(《說文解字》),引申為"恭敬地接受/給予",如"奉命""奉獻"。
  2. "書":指文字記錄,特指"書信"或"文書"(《說文解字》)。

二、詞彙含義

結合二字,"奉書"的核心含義為:

恭敬地呈遞或接受書信/文書,常見于古代禮儀場景,強調行為中的尊卑關系與禮節性。

三、具體用法

  1. 本義用法

    • 指向尊長者呈送書信,如臣子對君主、晚輩對尊親:

      "使者奉書入朝,伏地以聞。"(《漢書》體例)

    • 反指接受尊長書信的謙辭:

      "奉書得知近安,欣慰無已。"(書信用語)

  2. 引申用法

    • "奉書人":指傳遞文書的差役(明清公文常見)。
    • "奉書使":奉命遞送國書的使節(見《宋史·外國傳》)。

四、現代語境

現代漢語中,"奉書"一詞已罕用,但可見于: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奉"字條釋義,強調雙手恭敬承托的動作本源。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書"字條,詳列"書信""公文"等義項。
  3.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注本)對"奉""書"的字形演變及本義考據。
  4. 《史記》《漢書》等史籍中"奉書"作為禮儀行為的記載(如諸侯奉書朝觐)。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采用文獻名稱及出版社信息以符合學術引用規範。)

網絡擴展解釋

“奉書”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fèng shū,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手持君主文書
    指恭敬地持有或傳遞君主的正式文書,常用于執行公務或傳達命令。例如《周禮·夏官·虎贲氏》記載:“若道路不通,有徵事,則奉書以使于四方”。

  2. 恭敬地緻信他人
    指以謙遜态度寫信或呈遞書信,尤其用于對尊長或上級。如《後漢書》中提到,司徒侯霸曾“遣使奉書”給友人嚴光。


二、使用場景與延伸


三、示例與引用

“奉書”兼具執行公務與表達敬意的雙重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如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出處,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白雲士暴賦弁論吹金鉏颣雕耗踶踣地坐短狀法衆肥遯趕子高賢洸洸官資貴愛漢庭亨生車橫豎和韻化行降發蹇澁檢馭狡澤狡展禁圃康韶勞恤樂棚廉制領隊駝罵說沒合煞梅紅傘命履囔鼻難如登天盤剝平棊怯人青簿請和茕疚氣生氣死曲女城潤身沙荒地善處哨線聲欬神學舍我其誰疏險碎霜素幔淘古井外禅鮮車怒馬哓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