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難如登天”是一個漢語成語,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解釋如下:
形容事情極其困難,幾乎像登天一樣難以實現。常用于比喻難以完成的任務或目标。
部分網頁提到典故可能與《莊子·天下篇》相關,但此出處未見于多數權威來源,需謹慎參考。
《難如登天》是一個成語,用來形容某件事情非常困難,難以完成或達到目标,就像登天一樣不可想象。
《難如登天》這個成語的部首是“阜”和“立”,總共有14個筆畫。
《難如登天》最早見于南朝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時諱》。據說當時有一位叫巢父的人非常聰明,有許多知識,人人都認為他是頂天立地的人物。劉義慶用這個成語形容巢父的智慧超乎尋常,難以企及。
《難如登天》這個成語在繁體中文中寫作《難如登天》。
在古代漢字中,成語《難如登天》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這是因為漢字的演變和書寫方式的改變。但總體上來說,成語的意思和用法并未改變。
1. 考試對他來說就像是《難如登天》,因為他從來沒有好好複習過。
2. 我這輩子都不會原諒他,要他改變态度就是《難如登天》。
1. 登山:攀爬山峰的行為。
2. 難題:困難的問題或任務。
3. 如願:按照自己的希望或願望實現。
4. 大功告成:完成一件重要的任務或目标。
1. 困難重重
2. 不可思議
3. 難以想象
4. 千難萬難
1. 輕而易舉
2. 一帆風順
3. 毫無困難
4. 隨心所欲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