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約束駕馭。 唐 陸龜蒙 《江湖散人歌》:“聖人事業轉銷耗,尚有漁者存熙熙……罛疎滬腐鱸鱖脫,上失檢馭無讒疵。”
“檢馭”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文獻中的解釋較為統一。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析:
指通過審查、監督等手段對人、事物進行約束和掌控,使其符合規範或避免偏離正軌。該詞由“檢”(審查)和“馭”(駕馭)兩部分構成,強調監督與控制的結合。
詞義構成
曆史用例
唐代陸龜蒙在《江湖散人歌》中寫道:“上失檢馭無讒疵”,描述當權者若缺乏約束機制會導緻讒言滋生,印證該詞常用于社會治理或權力監督場景。
相關詞語包括“統率”“駕馭”“督察”等,但“檢馭”更強調通過審查實現控制的雙重過程。
提示: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較少,若需引用建議結合具體語境。更多例證可參考唐代詩文或《漢典》等辭書。
《檢馭》是一個漢語詞語,表示審查和管理,并對其進行控制和引導。
《檢馭》由“⻎”和“馬”兩個部首組成,拆分成7個筆畫。
《檢馭》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論語·憲問》:“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後來被朱熹解讀為“喜好莊敬之德者未見如喜好色之馴執也。”引申而來。
《檢馭》的繁體字為「檢馭」。
在古代漢字書法中,有多種不同的寫法,例如:"檢"可以寫作“檢”或“檢”,"馭"可以寫作“禦”或“馭”。
1. 領導需要經常檢馭自己的行為,以起到榜樣的作用。
2. 這個社會需要強有力的法律來檢馭犯罪行為。
檢閱、檢查、審馭、馭服
審查、管理、控制、引導
放任、縱容、放松、開放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