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和韻的意思、和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和韻的解釋

(1).謂文雅而有風度。《南史·王訓傳》:“眉目疎朗,舉動和韻。” 宋 何薳 《春渚紀聞·有道之器》:“ 彥回 風流和韻,施之燕閒,故是佳士。”

(2).指句中音調和諧,句末韻腳相葉。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聲律》:“吟詠滋味,流於字句。氣力窮於和韻。異音相從謂之和,同聲相應謂之韻。” 範文瀾 注:“異音相從謂之和,指句内雙聲疊韻及平仄之和調;同聲相應謂之韻,指句末所用之韻。”

謂依照别人詩作的原韻作詩。 宋 張表臣 《珊瑚鈎詩話》卷一:“前人作詩,未始和韻。自 唐 白樂天 為 杭州 刺史, 元微之 為 浙東 觀察,往來置郵筒倡和,始依韻,而多至千言,少或百數十言,篇章甚富。”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一:“餘作詩,雅不喜疊韻,和韻,及用古人韻。” 清 梅曾亮 《<柏枧山房詩集>自序》:“疊韻之巧,盛于 蘇 黃 ;和韻之風,流于 元 白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和韻是漢語古典詩詞創作中的特殊唱和手法,指依照他人詩詞的原韻或韻部來創作應答之作,追求韻律的呼應和諧。其核心含義與規則如下:


一、核心含義

  1. 韻律應和

    “和”指唱和、應答,“韻”指詩詞的押韻規則。創作者需嚴格遵循原作的韻腳字(依韻)、同韻部字(用韻)或原韻字及次序(步韻)進行創作,形成聲律上的共鳴。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詩詞格律概要》,王力著。

  2. 藝術互動性

    和韻是文人交流的重要形式,通過韻律的複現體現對原作的尊重,同時展現自身的才學。如蘇轼《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即步韻名作而成經典。

    來源:《中國文學史》,袁行霈主編;《宋詞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二、創作規則分類

根據用韻嚴格程度,分為三類:

  1. 依韻

    僅用與原作同一韻部的字,不限定具體韻腳。

    例:王安石《明妃曲》之和作。

    來源:《欽定詞譜》,清代王奕清等編撰。

  2. 用韻

    使用原作所有韻腳字,但順序可調整。

    例:黃庭堅《次韻王荊公題西太一宮壁》。

    來源:《文心雕龍注》,範文瀾注。

  3. 步韻(次韻)

    完全複現原作的韻腳字及其先後次序,難度最高。

    例:蘇轼《和子由渑池懷舊》步其弟蘇轍原韻。

    來源:《蘇轼全集校注》,張志烈等主編。


三、文學價值與影響

和韻創作推動了詩詞格律的精細化發展,尤其在宋代成為文人雅集的典型範式,強化了作品的互文性與藝術競争。但過度追求形式亦可能束縛内容表達,如清代沈德潛批評“步韻最害人意志”(《說詩晬語》)。

來源:《中國詩學體系論》,陳良運著;《曆代詩話續編》,丁福保輯。

網絡擴展解釋

“和韻”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主要可從以下三方面解釋:

一、音律與詩文中的和諧美感

  1. 音調和諧
    指聲音或詩句的韻律協調悅耳,常用于描述音樂、詩歌的韻律美感。例如“氣力窮于和韻”()。
    在詩詞創作中,強調句中音調搭配及句末韻腳相協,如“合韻似鳴琴”比喻琴瑟和諧的意境()。

  2. 詩歌唱創作方式
    特指舊體詩依照原詩韻腳進行創作,分為三種形式:

    • 依韻:與原詩同韻部,不限定原字;
    • 次韻(步韻):完全沿用原詩韻字及順序;
    • 用韻:使用原詩韻字,順序可調整(,)。

二、形容人的風度氣質

指文雅從容的舉止與氣韻,如《南史》中描述王訓“眉目疏朗,舉動和韻”,宋代文獻稱“風流和韻,施之燕閒,故是佳士”()。


三、姓名與象征寓意

作為名字時,“和”象征安定淡泊,“韻”代表風度才情,組合寓意性格沉穩、才華博學()。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權威來源(-2)。

别人正在浏覽...

骜亢邊線表裡為奸冰景避鄉恻動硩蔟乘屋晨極聰亮鼎富獨木不成林多咱改天幹淺高廟革閑貫蝨歸茔氦氖激光器禾稈懷給獲咎堅白同異見性成佛交口稱贊劫掠錦繡腸積暑遽色老俵淩勵令音榴花樓船律令格式盲盲名牒棚垜披詳沁入肺腑穹漢三個代表壽歲受降城笥笈胎動探本溯源唐帕談過其實天瓢體玄挽具萬丈深淵慰拊五花殺馬侮人相甲詳密習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