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勞恤 ”。撫慰,救濟。《後漢書·翟酺傳》:“願陛下親自勞恤,研精緻思。” 晉 袁宏 《後漢紀·明帝紀上》:“陛下躬行孝道,修明經術,敬畏天地之禮,勞卹黎民之恩。”《新唐書·王式傳》:“會 河曲 大歉,民流徙,佗州不納,獨 式 勞卹之,活數千人。”
見“ 勞卹 ”。
“勞恤”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如需進一步了解文獻原文,可參考《後漢書》《新唐書》等曆史典籍。
勞恤(láo xù)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關心、關懷他人的辛勞和困難。
拆分部首和筆畫:
勞字的部首是力(lì),總共有6筆。
恤字的部首是心(xīn),總共有10筆。
來源:
勞字的來源是象形字,象征着通過努力工作來獲得生活所需。
恤字的來源是形聲字,聲旁是呂(lǚ),意旁是心(xīn),表示用心經營和關懷他人。
繁體字:
勞恤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勞卹」。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勞字以「勞」表示,恤字以「卹」表示。
例句:
1. 他常常勞恤下屬,關心他們的困境。
2. 勞動者應該得到應有的勞恤和關懷。
組詞:
勞神(láo shén):費盡心思、耗費精力。
勞勞(láo láo):辛勤勞動。
勞苦(láo kǔ):辛辛苦苦、勞碌。
近義詞:
關懷(guān huái):對他人的關注和關心。
慰問(wèi wèn):對受苦或遭難的人表示慰問和安慰。
同情(tóng qíng):對他人的遭遇或處境感到同情和憐憫。
反義詞:
冷漠(lěng mò):對他人的困境或需要沒有任何關心或思考。
忽視(hū shì):對他人的存在或需要毫不重視或忽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