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霜。 唐 李賀 《河南府試十二月樂詞·十月》:“碎霜斜舞上羅幕,燭籠兩行照飛閣。”
“碎霜”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碎霜”指微霜,即細小的霜粒或薄霜。這一解釋在多個權威來源中被反複提及(、、)。其中,“碎”形容霜的零碎、細小狀态,而非字面意義的“破碎”。
唐代詩人李賀在《河南府試十二月樂詞·十月》中寫道:“碎霜斜舞上羅幕,燭籠兩行照飛閣。”。此句通過“碎霜”描繪深秋時節微霜飄落的景象,增強了詩歌的意境。
部分來源提到“碎霜”可比喻事物被破壞後的狀态(),但這一用法較為少見,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主流解釋仍以“微霜”為主。
如需進一步了解詩詞背景或具體用法,可參考《李賀詩集》或古代漢語詞典。
《碎霜》是一個詞語,它指的是秋天或冬天晨間,地面上出現了凝結成小顆粒狀的霜凍。
《碎霜》的拆分部首是“石”和“雨”,其中“石”是第一個部首,表示和石頭相關;“雨”是第二個部首,表示和雨水相關。這個詞的總筆畫數為16畫。
《碎霜》一詞取自于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通常用來形容冷寒的天氣。
《碎霜》的繁體字為「碎霜」。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關于「碎霜」一詞的古時漢字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意思和現代寫法相同。
1. 早晨起床的時候,地面上已經有了一層碎霜。
2. 冬天的清晨,陽光照在碎霜上,閃爍着五彩斑斓的光芒。
碎雪、霜降、冰霜、霜寒、霜凍。
冰霜、霜凍、霜雪。
陽光、溫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