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警戒線。 阿英 《敵後日記摘抄·一九四二年六月九日》:“一裡半,入哨線。”
“哨線”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軍事場景
原指軍隊設置的哨兵警戒線路,用于監視敵情、保障安全。例如“哨卡”“崗哨”均與此相關()。
引申用法
在日常生活中,可比喻為需要保持警覺的界限或風險防範線。如:“工作中需嚴守哨線,避免失誤”()。
若需進一步了解詞語的發音或文學用例,可參考權威詞典(如漢典、查字典)。
哨線是由兩個部首組成的漢字,分别是口和條。從字形上看,它由兩個口組成,上面的口代表“喉嚨,吼叫聲”,而下面的口則代表“門口,入口”。條是指“長條狀的東西,例如繩子、鐵條等”。因此,哨線的整體含義可以理解為“門口或入口處長條狀的東西”。
哨線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出現在《周禮·地官·秋官》一書中。在古代社會,城牆的入口或重要位置會設置哨所,哨兵負責站崗,進行監督和巡視。哨線就是指用來隔離哨所的線狀物,起到警示和标記的作用。
在繁體字中,哨線的寫法基本保持一緻。口的形狀稍有不同,上下兩個口更加明顯分開。這種繁體字形式在台灣地區仍被廣泛使用。
古代的漢字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其中哨線的字形也有一定差異。它的古代寫法是口口口,上方有三個口,下方有一個口。這種寫法體現了古代漢字的變遷和演變。
以下是哨線的例句:
- 他隨手拿起了哨線,細心地固定在門口。
- 哨線上的油漆已經剝落,需要重新維修。
與哨線相關的組詞有:哨所、哨位、哨兵。其中,哨所指的是設立哨點進行監視的地方,哨位指的是哨兵的站崗位置,而哨兵則指負責警戒和巡視的守衛。
哨線的近義詞是:哨子、警戒線。哨子是指發出聲音或信號的器具,警戒線是用于警示或隔離的線狀物。
哨線的反義詞是:門外、門前。它們指的是相對于門口或入口的位置,與哨線形成對照。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