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书的意思、奉书的详细解释
奉书的解释
(1).手持君主的文书。《周礼·夏官·虎贲氏》:“若道路不通,有徵事,则奉书以使于四方。”
(2).犹言致书,给人写信。如:谨奉书以闻。
词语分解
- 奉的解释 奉 è 恭敬地用手捧着:奉觞(举杯祝酒)。奉献。奉祀。奉承(恭维,讨好。“承”读轻声)。 尊重,遵守:奉公守法。奉为圭臬(把某些言论或事物当作准则)。奉行故事(按老规定办事)。 敬辞,用于自己的举动涉
- 书的解释 书 (書) ū 成本的著作:书籍。书刊。书稿。书香。书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书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 信:书信。书札。书简。书函。 文件:证书。说明
专业解析
"奉书"在汉语中是一个具有古典色彩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字源和用法两个层面解析:
一、字义解析
- "奉":本义为"恭敬地捧着"(《说文解字》),引申为"恭敬地接受/给予",如"奉命""奉献"。
- "书":指文字记录,特指"书信"或"文书"(《说文解字》)。
二、词汇含义
结合二字,"奉书"的核心含义为:
恭敬地呈递或接受书信/文书,常见于古代礼仪场景,强调行为中的尊卑关系与礼节性。
三、具体用法
-
本义用法
- 指向尊长者呈送书信,如臣子对君主、晚辈对尊亲:
"使者奉书入朝,伏地以闻。"(《汉书》体例)
- 反指接受尊长书信的谦辞:
"奉书得知近安,欣慰无已。"(书信用语)
-
引申用法
- "奉书人":指传递文书的差役(明清公文常见)。
- "奉书使":奉命递送国书的使节(见《宋史·外国传》)。
四、现代语境
现代汉语中,"奉书"一词已罕用,但可见于:
- 历史文献研究(如解读奏章制度);
- 仿古书信或礼仪文书(如"奉书致谢")。
权威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奉"字条释义,强调双手恭敬承托的动作本源。
-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书"字条,详列"书信""公文"等义项。
- 《说文解字注》(段玉裁注本)对"奉""书"的字形演变及本义考据。
- 《史记》《汉书》等史籍中"奉书"作为礼仪行为的记载(如诸侯奉书朝觐)。
(注:因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来源标注采用文献名称及出版社信息以符合学术引用规范。)
网络扩展解释
“奉书”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fèng shū,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释:
一、基本释义
-
手持君主文书
指恭敬地持有或传递君主的正式文书,常用于执行公务或传达命令。例如《周礼·夏官·虎贲氏》记载:“若道路不通,有徵事,则奉书以使于四方”。
-
恭敬地致信他人
指以谦逊态度写信或呈递书信,尤其用于对尊长或上级。如《后汉书》中提到,司徒侯霸曾“遣使奉书”给友人严光。
二、使用场景与延伸
- 历史语境:多与官方文书传递相关,强调对君主或权威的尊重。
- 谦敬表达:在书信往来中,常以“谨奉书以闻”等句式表达恭敬态度。
三、示例与引用
- 古文实例:
刘备曾“遣掾韩冉奉书吊”曹操,并赠送丧礼(《后汉书》)。
- 现代解释:
该词现多用于文学或历史语境,强调礼仪性和庄重感。
“奉书”兼具执行公务与表达敬意的双重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如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出处,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棒球运动八溪璧砌潮鸣电掣乘衅次前词义簇合堕云雾中返魂草饭石泛头发纵指示飞镝佛眼相看妇人之见辅殷估逼鬼蝶蛊症含頳好大喜功衡度回文锦互见贱士街卒齎粮藉寇咎戾拘滞良匠连三接五裂土分茅龙凤通宝鸾辇路里彩炉灶旅游鞋美报冥色撚金蒲鸽骑马带子轻丽侵恣跂伫三山五岳三兽渡撒吣盛迹神技水晶帘套滙退隐外备望风响应伟晔相基衔石显祖荣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