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不動的意思、動不動的詳細解釋
動不動的解釋
[be apt to;frequently;always;easily] 比喻某種現象頻繁發生(常含厭煩意),一般跟“就”連用
這兩日又不揀早涼行,動不動老大藤條打來。——《水浒傳》
詳細解釋
表示很容易發生某種行動。 元 無名氏 《小尉遲》第二折:“ 房玄齡 、 徐茂公 真老儍,動不動将人罵。”《西遊記》第七六回:“隻恨他動不動分行李散火。” 老舍 《四世同堂》三五:“那裡整天整夜的擁擠着的人馬車輛,動不動就會碰傷了人。”
詞語分解
- 動的解釋 動 (動) ò 改變原來位置或脫離靜止狀态,與“靜”相對:變動。波動。浮動。振動(物體通過一個中心位置,不斷作往複運動。亦稱“振蕩”)。震動(.顫動或使顫動,如“門窗動動了一下”;.重大事情或消息使人
網絡擴展解釋
“動不動”是一個漢語副詞,通常用于口語和書面語中,表示某種行為或現象頻繁發生,且常帶有說話者的不滿或厭煩情緒。以下是詳細解釋:
-
基本含義
表示某種動作或情況很容易發生,且常與“就”連用,強調頻繁性。例如:“他動不動就發脾氣”。
-
情感色彩
多用于表達負面情緒,如抱怨、批評或無奈。例如《水浒傳》中“動不動老大藤條打來”,暗含對頻繁體罰的不滿。
-
語法特點
- 結構固定,不可拆分(如不能說“動一動不”)。
- 後接動詞短語或描述性内容,如“動不動感冒”“動不動加班”。
-
曆史用例
該詞在古典文學中已有使用,如元雜劇《小尉遲》中“動不動将人罵”,現代作家老舍也曾在《四世同堂》中引用。
-
近義辨析
與“常常”“經常”相比,“動不動”更強調非必要的頻繁性和主觀負面評價。例如“他常常鍛煉”是中性描述,而“他動不動就請假”帶有批評意味。
如需更完整的曆史例句或用法分析,可參考《水浒傳》《西遊記》等古典文學作品。
網絡擴展解釋二
《動不動》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動不動》是一個常用的成語,表示一個人或事物非常容易發怒、激動或騷動。它常用來描述某人的性格或行為,形容他們很容易因為小事或瑣事而生氣或發脾氣。
拆分部首和筆畫:
《動不動》這個成語由兩個部分組成,第一個部分是“動”,在成語中作為關鍵詞,第二個部分是“不動”。其中,“動”字的拼音為“dòng”,部首是“力”,總共有九個筆畫。而“不動”這個詞則由兩個字組成,每個字都是一個單獨的詞,拆分後沒有部首,分别有四個和五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動不動》這個成語是漢語中非常常見的一個成語,源于古代的語言。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是「動不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成語《動不動》也有一些變體寫法,例如「動不動」、「動莫不」等。
例句:
1. 這個人動不動就發火,看來她真的是個急性子。
2. 小狗動不動就跳起來,好像非常活躍。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與《動不動》有關的一些組詞包括「動作」、「不動聲色」等。其近義詞有「動辄」、「一動不動」等。而與《動不動》相反的意思可以用「沉穩」、「冷靜」等來表示。
希望以上内容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